苟且与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的歌总是能直击人心,当歌词与旋律一遍遍在心中升起,总让人生出对远方的憧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或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在眼前苟且度日,因为现实是残酷的,生存的第一步是填饱肚子。但填饱肚子之后,人们还会有更多的向往。无数农民工离开自己的家园外出打工,留下自己的妻儿在家,是对远方的向往。无数白领,不回自己家的小城市,选择北漂或海漂,是对远方的向往。他们向往远方,远方于他们或许并不是诗,而是一种压力更大的生活。但你不能说这是苟且,他们来到人地两生的城市打拼,为的只是逐梦和圆梦。当他们每月将工资寄回家中或存在银行卡里,他们的心里是幸福的。当歧视和不公向他们袭来,有人退缩了,他的内心是苦涩的、无奈的;有人坚持了,他的内心是坚强的、勇敢的。

当富士康员工接二连三从高楼上坠亡,我们没有理由嘲笑和鄙视他们,或许生活的重压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吧,我们只能默默地同情他们。当农民工讨薪无果、欲哭无泪时,我们更没有理由无视他们,因为在丛林法则下,世界的不公中没有哪一个人是清白的,我们只是间接地压榨了他们而已。

大概没有人愿意只在眼前中苟且,没有人不喜欢过诗和远方的田野。但能一直在诗和远方中尽情徜徉的人终究是少数,为什么呢?因为普通人多半都很懒惰。岂止是懒惰?还要为这懒惰找上无数个借口。其实当我们说珍惜眼前美好时光时,我们往往只是在苟且,只是我们总不肯承认而已。

若干年前,为了梦想,我舍弃了老家安稳的工作,来到南方。一切从零开始,努力拼搏,直到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这拼搏还远远不够,虽然现在的生活距我的理想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奋斗过了,便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的体验。

现在,日子过得安稳而踏实,本可以就这么无欲无求,直到退休,终老一生。可我并不甘心这样的日子,因为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也还没有老到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我每天五点起床,观察、思考、阅读、写作。忍住看肥皂剧的冲动,忍住刷朋友圈的渴望,我选择用笔记下自己飘忽的思绪,留下真实生活的足迹,或许这样日子更充实吧。

我承认,我和许多普通人一样,没有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外貌普通,天资平平,但我唯一有的是心底里的梦想以及为梦想而拼搏的精神,而且我相信这种精神是可以不断塑造并强化的。荀子在《劝学》里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可见资质的高低并不是成功的要素,内在的品质才是制胜的法宝。只要坚持和专注,就算驽马也有超越骐骥的时候。

所以,要坚信,只要不妄自菲薄,不垂头丧气,不固步自封,平凡如你我,也是可以超越自我的。懈怠时,我们不妨用高晓松的歌词鼓励一下自己:“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小伙伴们,准备好了么?从现在起,不再苟且,不再犹豫,一直朝向诗和远方,相信我们一定可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是否深爱着你居住的城市或地区? 你是否把每一次暴雨、高温、酷暑都视为在这里生活的一部分,是否熟知每一个季节里天气...
    对花情味阅读 446评论 4 10
  • 人一旦动起来,就只有到死才会停下。 写作大抵如此,每每动起笔来,便只有到收尾了才会停下;至于结尾是怎样的心绪,多半...
    科大侠阅读 331评论 1 2
  • 从14岁起到外地就学,远离父母、家乡,远方于我就不再是一个名词。 不论20岁、30岁,有节假日就往外走,近郊远野。...
    海水蓝阅读 225评论 0 0
  • 有些爱一转身已经万水千山 有些话还没说已经沧海桑田 有些愿还未实现便匆匆散场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零碎的回忆,是...
    水滴air阅读 282评论 2 4
  • 《爆款》|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安妮塔·埃尔伯斯,哈佛商学院最年轻的得到终身教席的女性教授。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关...
    成败阅读 3,9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