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590 写作时间: 2小时10分钟 阅读需要5分钟
我们来到了学习时代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信息大爆发,信息的获取很容易,流动性越来越快。生产信息、分发信息和获得信息,成本都已经前所未有的低廉了。
但是正是因为信息的流速加快,信息更容易的被大量复制和生产出来,垃圾信息也越来越多。
超量的信息,呼唤着一种过滤机制,把大量无效的垃圾信息过滤出去,毕竟人的注意力十分有限。经过慢慢发展,这种过滤机制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一个信息付费的风口了。分答、在行、微博问答、值乎、得到,还有各种形式的付费群入春笋般应时而出。如果说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是一个注意力高度分散化的群体,那么从知识学习上说,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渠道,以小团体和圈子的形式出现。
现在学习的轻松之处,就是只要关注某一个圈子,就可以获得某一个领域所需要的大部分技能知识了,而且圈子也在不停的进化,知识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只要加入进去就你可以跟随之一起研学进步。
以我自己作为例子,在2016年后半年短短几个月里。已经在各种知识的学习上投资了几百块钱。而且我发现,这种为知识付费其实和网购有点儿相似。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心理负担,担心会不值得买到水货,但是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发现还是很有收益的,真正是值回票价。所以现在付款越来越轻松和淡定了。
更何况,随着付费人群的扩大,知识发布者,也越来越能够接受超低价的知识分享,例如一元畅听。这种低价也同时促进了知识分享的发展。很多一元分享的内容还相当有价值,可能是以前根本没有渠道能够获得的。
我手机的首页就郑重的一个学习类文件夹,全都是各种的付费分享APP。实话说,每个APP上我都花过钱的。
知识付费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分享的大发展。有学习方法、职场经验、娱乐八卦。有不少都是以往很难见到的有价值的知识。而如今只需要花很少一点钱,就可以得到。这是知识流动的一个巨大进步。很多牛人也越来越认同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技能、想法、经验分享出来,因为他们本来就有认知盈余。
想想看,有那么多的牛人,具有高超的学习技巧、行业知识和丰富的世界观。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介绍,价值也相当巨大,但是那些摸索自己的道路的新手已经十分有用了。
可是付费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免费信息也将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碎片化。免费信息的碎片化,我们深有感触,在朋友圈儿、微博上,各种信息掺杂,推送在你的眼前,足够你周末刷两天,还可以继续刷下去的。而付费信息的爆发,也不免混入一些更加精致包装的垃圾,形成了一些更加高级的碎片。想想看吧,如果你花费金钱仍然得到一些仍然是碎片化的的信息,有时和你付出的金钱不一定成正比。
学习的理由是什么?
记得前两年互联网思维还很高大上的时候,每个人嘴边挂的都是互联网思维,还附赠了极致、体验、流量等名词。似乎大脑没有更新成这种思维,公司就会处于破产崩溃的边缘,个人也会退化成类人猿的原始状态。
后来呢,这几年互联网思维不大行了,很多火热的互联网公司日子也都不太好过。例如雕爷的互联网牛肉面,也不排队了,人气也下来了。马小姐的成人用品店,实体店一个一个全都倒闭,她也开始转型了。就连网互联网思维的旗手 小米手机也开始赶不上华为和OV家的节奏了。人们才开始发现原来互联网思维并不能通吃天下。
后来网红经济崛起,网红培训班跟着一块大规模复制出来。想要把网红像流水线上的香皂一样大量复制出来。当然现在网红日子还算不错,但最挣钱的仍然只是头部的那一小部分。网红培训班有没有培训出大量的网红来进入市场并取得成功,这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学习的理由,只是因为焦虑。一股潮流铺天盖地的袭来,你如果不处在这个潮流之中,就会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你会觉得潮流带着很多弄潮儿飞速远去,而你只不过是在原地踏步,毫无所得,并且慢慢被世界遗忘。
想要追赶上世界的趋势,当然是需要依靠学习的。可是不能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件外衣或一个保护壳。学习也绝不是一个万能的钥匙,可以让你把握住趋势,或者获得趋势的红利。
知识到底有没有用
我觉得一定要分清楚知识和信息的区别。信息只是一些你知道了的东西,但是很难用它来做些什么,即时去做,也只能做一些低价值的事情:例如炫耀,例如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当然这其实也还是炫耀了。
例如你会火炎焱燚的写法;熟习葳蕤,阒寂,盥薇,窅冥, 姽婳的读音----像这类生僻的知识可以使使用者看起来学富五车。显然大多数人都不会接触这么生僻的冷知识的,但这些东西的价值,着实并不是很高。如果你不用来写诗,那么也就只能发发朋友圈儿,搏大家一赞而已。文字的典雅精当固然是好事,但是其实如果你只是知道它的读音写法的话,也并没有什么鸟用。
知识更多的是指确定的概念和方法论。是可以指导我们转变我们的思维或者切实提高我们做事能力的。
就像韩寒说过的,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要么就是你努力向上,却把大量精力花费在学会很多价值不高的信息上面,信息并不是一种方法论,原没有到可以指导你行动的档次;要么就是你确实学到了很好的方法论,但是仅此而已。虽然有方法论的指引,但并没有改变任何的行为方式。从这方面来说,知识是完全无用的,如果你不行动的话。知识,也仅仅是知识,是纸面上的文字,并不会塑造你的性格和改变任何的行为方式。
知识有时会失效,并沉淀成为无用的信息
其实这一点才是最应该警惕的,你并不是不努力,也并不是学习不对路。你并没有沉迷那些没有什么用的信息,而确实是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知识,但是你却把知识当成了信息来接收。你只是浅薄的了解它,却没有更深层次的塑造你自己。
不行动,知识就只是信息
这其实是很久以来,知识有用和知识无用论争论的焦点之一。确实是有很多人没有知识,只是小学文化就可以在社会上闯荡并衣锦还乡的。这种例子在几十年里层出不穷,成为知识无用论最大的论据。
我个人还是不太喜欢这种把知识和行动割裂的说法,行动也是知识的一部分,我们掌握了那些如何去行动的知识,然后就开始去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知识的力量。知行合一,有知识而没有行动,那么你的知识体系是有重大缺憾的。那些听过无数讲座看过无数书籍的人,如果依然满足于坐在桌子前面,却从不开始行动的话,那么知识就沉睡下来,真正变成了信息。除了还能获得收获的快感与假象之外,别无用处。
所以,任何知识的获取,我觉得都应该有一定的节点,获取了一定有用的知识之后,必须按下行动的启动按钮。掌握最基础的,可以引导起始行动的知识就够了。你总要进入自身改变的阶段。比如想要改变拖延症,那么就去认真的规划管理你的时间;如果你学习了大量演讲和写作知识,那么就应该,去不停地写文章或者找机会进行演讲。每个人最开始行动常常都是比较失败的,总是要在行动中再总结,进步。每一次的总结都会都是知识内在化的一个过程。慢慢的你才终于把知识从书本上、讲座中融入到你的身体里、大脑中,达到随心而发的境界。
这时,这些知识才真正发挥了它所具有的巨大威力。而不只是做为一个信息,沉睡在大脑的角落里,伴随你一生,然而从不曾改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