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所谓孝敬,就是好好说话》,文章写得好,情真意切有理有据。然而在看完全文后,我的脑里还是不由自主地蹦出了个念头:你真懂孝敬吗?
所谓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他们的付出理应得到爱的回报。这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情感基础和道德基础。
孝敬父母,应该与父母好好说话,但孝敬父母,又绝不仅仅是与父母好好说话这么简单。我们除了与父母好好说话外,还应该心里有父母,能够理解、关心父母。
我们的父母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有七情六欲,所以,作为子女的,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父母,以为我们只要与父母好好说话就是孝敬父母,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类型的与父母好好说话,说白了只是与父母相敬如宾。
有一邻居,他们家的婆媳关系就是这种类型的。婆婆会做人,对媳妇儿和颜悦色;媳妇儿也会做人,人前人后对婆婆轻声细语。话,大家都好好说了,然而,她们其实都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很累,因为她们彼此都无法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她们所维持的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和谐关系。
与父母好好说话要从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父母对物质需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迫切,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心理慰藉。所以,深入父母的内心世界,理解、体察父母内心的所想、所思、所需,这才是孝敬父母的起码要求。作为子女,只有真正理解父母他们在想什么,内心需要什么,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与父母“好好说话”了。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黄香孝父这个故事真实与否我们姑且不论,但他孝敬父母的做法却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理解父母,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我们才能做到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论语-里仁》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另一个境界。包拯(包公)少年是便以孝敬父母而闻名,公元1027年,28岁的包拯中了进士,先任大理寺评事,后又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然而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包拯到他乡去,包拯二话不说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包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父母在,不远游。”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现代人能像包拯那样潇洒辞官(放弃自己事业)而一心一意去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但再多的现实原因也不能作为不关心、不孝敬父母的借口,我们子女虽然无法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至少还能做到“游必有方”。这,也是孝敬!
总之一句话,孝敬父母表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与父母“好好说话”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孝敬父母的一个方面,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