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 拆书训练
书名:《你说话的温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作者:藤斋孝
片段:本书第五章“像写一样去说”第2部分
I
说话说到点子上——是我们对别人的要求。
“口齿清晰、观点明确、用词精简”,符合这三点的言论让人感觉舒服,又能很好的接收到中心思想。
但如果你面前的这个人,说话没有逻辑,东拉西扯一大堆废话,根本抓不住重点,哪怕你此刻心情再好,也会感觉无聊和不耐。
应用到职场中同样如此,甚至语言逻辑不清晰造成的后果比日常生活中更加严重。例如,失去客户信任、引起领导反感、浪费同事时间等等。
既然说话方式对于职场人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像文字一样进行口语表达。
相信聪明的你,从我刚刚的讲述中已经捕捉到一些关键点,例如“职场”和“说话方式”。
没错,本片段讲到方法适用于:
1.工作场合
2.沟通需要
其中,一个词非常关键——文字。
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相互对应的存在,有很多共通之处,例如传达思想。但既然要借鉴,我们讨论的应该是区别。
做个简单的对比:
口语表达:
即兴,随意灵活,长句较多,语气词
书面表达:
逻辑严密,相对滞后,语言精炼,重复少
结合“说话说到点子上”这一职场沟通原则,可得出主题“像写一样去说”的三个主要步骤:
1.使用短句,传达要点
2.限制时间,调整语序
3.主谓一致,避免重复
使用短句,传达要点
参考句型:我认为是……。
错误示范:在……,因为……,所以……(描述性语句,重点不突出,套句太多)
书面表达十分注意句子长度,突出重点用短句,阐释描述用长句,富有节奏感。因此说话时不宜长句过多,以免给人一种说话不利索的感觉。
限制时间,调整语序
参考句型:只耽误您两分钟。
错误范例:……(不停表达自我想法)
限定谈话时间,先把重要的事讲完,有时间再讨论不重要的事。
主谓一致,避免重复
参考句型:“我觉得……,……,我是这么想的。”(结语只为强调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错误示范:
1.“我觉得……,还是方法有问题”(扭曲)
2..“依我看来,……,我是这么认为的”(重复)
上述错误示范,在口语中并没有问题,但放在文字里面,明显逻辑不对。为防止听者产生混乱,需要主语前后保持一致,并避免重复。
A1
“开口即冷场”,是我以前容易造成的一个现象,特别是大家热烈讨论的场合。
通常我经常加入讨论后,喜欢详细描述自己的感觉,时间一长,周围的人抓不住重点,无法接话,导致场面非常冷。
上个月,一次头脑风暴会上,大家围绕2018年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我也对这个计划有几点想法,可是加入话题,一股脑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输出,并根据记忆展开案例分析。
当时采用的句式是“记得xxx的时候,我做了一个xxx事,这事情是这样的……,这件事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奈何没有把控好时间,当我说完讨论时间也结束,其他同事根本没机会发言,而本次头脑风暴会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这是集体讨论的场合,不应该成为我的“个人秀”。会议的目的是共同商讨出一个结果,但因为我的冗长发言,不仅造成冷场,还没有达到开会的目的,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如果重来一次,我会这样做:
(使用短句,传达要点)我认为xxx。
(限制时间,调整语序)接下来举个简单例子,耽误大家一分钟时间。……。我认为案例中的xxx对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非常有借鉴意义。
(主谓一致,避免重复)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减少口语化表达,不能出现类似“我……,但事情本身……”这样让听者混淆的句式。
在这个情景再现中,首先我使用一个完整的短句,说明我发言的要点。在使用提示句“耽误一分钟时间”,给大家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最后在表达中注意语言精练,避免扭曲和重复,让他人能够快速听懂要点。
A2
像写一样去说,非常具有实战意义,能够让自己的发言更有价值。
本月我将组织一次宣传培训,用自己在公司公众号上的专栏为例,讲解“如何写好员工故事”。
1.开头:今天的培训主题是“写好员工故事”,因此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对故事的定义是什么”。在我看来,故事是多种修辞方法的集合。将修辞排列组合,能够将读者带入文字营造的虚拟世界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这就是大家写故事的目的。
(阐释:开篇使用短句,开门见山地给出培训主题)
2.举例:现在我将设定一个片段,你们要理解并运用这个片段做加强练习。我将会花1分钟介绍背景,请大家仔细听:
“邓小秋是今年公司的优秀党员,十几年如一日在维修岗位上辛勤付出。他也是技师,拥有丰富的课题公关经验。日常生活中他非常幽默,喜欢和年轻人玩在一起。”这个背景介绍了,包含了邓老师至少三个特点,请大家根据刚才这段话,自行拟采访大纲,构思小标题。
(阐释:限定我讲话的时间为1分钟,优先强调重点“本片段用于做练习”,达到引起听者注意的效果。)
3.结语:通过刚才几个实例的演练,相信大家应该对“故事是修辞方式的集合”有所感悟。希望本次培训能让你的故事更富有感染力。
(阐释:以结语为例,展现“表达逻辑清晰”,只用三句话总结前面过程,再次点明主题,表现期望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