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去扫墓,以各种方式祭奠亡灵,拜祭祖先。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在这一天来到烈士陵园、公墓或者私家的林地墓场寄托哀思。现在为了让大家方便的祭扫,国家已经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
清明节这天,我和老父亲一起去金牛山前的祖坟祭扫了先祖们,焚烧纸钱,磕头跪拜之后,也挥锨铲土,为旧坟添上几许新土,心中有为祖先修缮房屋之意吧。
站在墓碑前,凝望默诵着碑文,看着坟头的新土,思绪万千。
扫墓,不仅仅是一种形式,除了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外,我在想,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提醒每一个人,有一天你也会入土,进入到墓地里,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墓碑,成为后世子孙们祭扫的对象,不管你怎么忌讳,那是一个谁也逃避不了的终点,关键是你的墓碑上怎么写,写什么呢,在你百年之后你能给子孙们留下些什么值得怀念的东西,物质,还是精神?,愚以为物质终会消失,只有精神永恒!所以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一定得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提醒后世子孙们,你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存在过,值得他们来看你,记得哪位牛人说过这样的话,你这辈子如果不做出点牛逼的事情,你怎么好意思离开这个世界!
有一种说法叫“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最先提出的,他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但我读过李开复先生写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一书,当时就给了我很多的警示:原来人生应该这样活。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海德格尔是谁,但对李开复应该都有耳闻,他也应该算一当代牛人了吧,曾任职赫赫有名的苹果公司,之后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声名鹊起之时,又转战Google, 2009年离职创办创新工场,这些不同的角色让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但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一场疾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他把病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文字记录下来,让人们看到了他重生之后日渐成熟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不忘初心,心怀感恩,随缘随喜,这是当身边人问及他抗癌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有人说,人只有大病大难甚至大起大落之后,才会有大彻大悟,虽然谁也不愿经历大病大难甚或大起大落,特别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国人时时都在祈祷一生平安,一帆风顺,把平安和顺利作为最高追求,但是还有一句俗话在时刻提醒世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间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沿着崎岖的山路往回走,因这条路平日走的人并不多,有荒草铺满了路面,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子,两边的荆棵和山棘也间或的探出身子甚或横在眼前,但不管怎样都挡不住前行的路——只要你往前走,只要你有目标!我想,人生的路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