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延迟了很久的文章,每次想要写的时候,总是会有各种事情拖住了,这也是得到这个来访者女孩同意写出来的文章,当我提出想写她的故事的时候,通过她妈妈的微信转达给她,她立刻就答应了,她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帮助到更多同病相怜的人,她是一个既勇敢又充满爱心的女孩。
在此,向这位女孩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深深的祝福!付出爱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爱。
感谢本次家庭咨询的助理咨询师田老师,她和我一起见证了这个家庭的改变和重建。
双相情感障碍
这位女孩当时在上初中的时候就产生了情绪认知障碍,情绪抑郁,失眠,医院服药10个月,厌学,对生活没有希望,有轻微的自残,在学校经历过不公平的对待,自我价值感低,情绪生病之后就一度休学在家了,经过医院确诊为抑郁焦虑双相情绪障碍,医生说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进行恢复。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女孩希望自己的病赶快好起来,要求去住院,正好赶上疫情,住院没有人陪护,心理疾病住院的地方都装有铁栏杆,女孩一个人在住院的时候,看着那些精神病患者的处境,心理压力更大,后来怎么也不肯继续住院就回家了。
起初,父母对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并不了解,总是觉得女儿太矫情了,吃得好,住得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有什么想不开的呢?除了吃药,一直没有做专业的心理咨询,让女儿自己在家呆着。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学校上学,自己家的女儿在家里无所事事,又气又急又不知所措。
女孩家的亲戚对女孩的父母说,带女孩去做心理咨询,并且把我微信推给父母,父母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就这样,女孩就在家里休学了一年时间,可是女儿并没有因为休学在家情绪和状态就有所好转,反而是因为服用了药物之后,身体发胖,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精神特别好。
初见女孩
女孩家的亲戚再一次,把我的微信推给了父母,父母这次终于鼓起了勇气带着女儿一起走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晚上,天气很冷,第一次的咨询是在女儿在哭,妈妈在哭中开始了,女儿不想听父亲说话,各种心烦意乱。
通过家庭测评采集了全家的信息和问题收集之后,也从女儿的性格特点看到她就深受抑郁症的困扰,看起来就像一个正常人,但是内心却是千疮百孔,特别容易进入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想法,负面的行为。
同时又从另外一个方面,负面的性格特点,找到了女儿为什么会形成双相情绪障碍冰山下面的根源原因。父亲是一个忽视自己感受和孩子感受的人,爱说爱指责,批评,只要结果不重视过程,妈妈是一个敏感度高,情绪容易焦虑,奔溃的性格特点,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两个人性子都比较着急,坚持发生口角和争吵。
女儿是一个敏感度高于父母,且内向的人,对事件都力求完美,但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而对自己有很多的要求,情绪不善表达,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久而久之,负面情绪无处释放,把自己压垮了,情绪就生病了。女儿的情绪体验丰富,敏感度,父母从来没有看到,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女儿,一味的指责批评女儿,让女儿的心一次一次体验痛苦的经历。
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后,开始了一个系统的家庭咨询的辅导,一开始爸爸的主观是非常强烈的,与妈妈之间有很多观念上的不一致,这也是家庭矛盾的一个导火索,亲密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爸爸妈妈的不和谐相处,对于敏感度的女儿就更加是一种折磨,孩子会自动归因,把父母的争吵归集到自己不好,长此以往,影响到女儿正确的自我认知。
改变成长
好在,爸爸妈妈都是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为了女儿能够身心健康起来,都愿意一起去改变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爸爸妈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很快,每周一次的咨询就迎来了好消息,爸爸妈妈学会了与女儿和谐相处,一家三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着。
青春期的女儿也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情绪深度处理,过往事件的处理,认知行为的调整,从不想去学校上学,到去学校上学半天,到最后每周都能去学校上学,从一个蔫蔫的,毫无生机的,慢慢地越来越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笑容满面。一段时间后,父母带女孩去医院复诊,在医生建议下停药了,情绪正向,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完全恢复。
最后,我和爸爸妈妈,女儿协商下,提前完成了本次个案心理咨询,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女儿都得到了成长,这个家庭从以前的阴云密布,到现在的欢声笑语。最后一次咨询结束,女儿和我,田老师深深的拥抱在一起。
在我和田老师的努力下,通过这一次的家庭咨询,也给这个家庭传播了爱和幸福!呼吁一下,所有的爸爸妈妈们,先懂孩子再懂爱,认知自己,了解自己,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