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节家人聚餐,我和一位嫂子相谈甚欢,从工作聊到育儿,从育儿聊到生活,其中她说的一句话让我记了整整一年。
那天我们聊她的工作——全国著名企业的地区总店店长,每天早上醒来脑子里就是全店的销售额、每个人的业绩以及自己的业绩,另外,她中午利用午休来学英语,对了,她正在考专八。当淡季大部分门店都完不成销售额的时候,她月月超额完成。
对此我很诧异,我说淡季就是没有客户怎么办?她说没客户就去找客户呀,打电话、上门、微信联络,总之只要不停的找总能找到客户的。
那一句话让我知道:天道酬勤,全力以赴一定会有所收获。
可现在这个世界太快了,快到社交媒体上到处是努力者,每个人都在展现自己的收获、努力的结果,当努力成为社会常态,当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慷慨激昂的说:“是时候动起来了,干就完了!”的时候,我们怎样让自己的进步比别人更快一点呢?
《高效学习7堂课》这本书给出了答案,作者秋叶在大学主修机械工程,参加工作后依靠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一步步成为PPT专家,网络营销大神,出版的相关书籍有十几本,是百万图书销量作者。
作者在书里把学习分为7个过程:定位、框架、精进、联机、复盘、输出、迁移,再把这7个过程需要具备的思维一一列举,特别实用。
但在我们开始学习之前,不如先思考几个问题。
1.你是在学习,还是只为了应对焦虑?
有一次我坐高铁,身边是一位宝妈,左手抱着熟睡的孩子,右手把耳机塞进耳朵,开始看视频课程;临下车的时候,一位年轻人由于没有座位就直接坐在箱子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开始编辑Excel。
仅仅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我就看到两个人在条件不太允许的情况下还在努力,我们的焦虑真的不是毫无缘由的。可努力就真的会有收获吗?
还记得3年前,我就是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努力的人,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不断的买课:写作课、英语课、育儿课,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搜索能力、阅读能力、结构化思维……总之看到什么课程广告,我都有股学习的冲动,但回看3年后的自己,那些看起来的努力真的对不起这么长时间的蹉跎,收获远没有想象中的丰富。
如今努力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仅仅为了应对焦虑而逼迫自己去学习,那么也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只有让学习内容成为一项可以谋生的技能,才算是真的在学习。
2、学习效率低,只是你脑子笨吗?
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上大学的时候,他去图书馆借书。一位老图书管理员告诉他:“我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的前途,基本八九不离十。”这是他几十年观察学生得出的结论:“一个未来有大前途的人,第一,喜欢研读很多学科专业好书。第二,还喜欢跨学科研读经典好书。”
有人觉得这位图书管理员的说法有一定道理,符合这两条结论的学生前途光明,也许因为阅读时跨学科突破信息茧房,也许是学习努力的结果,其实,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们学习方法与我们平时应用的不太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成绩优异的学生都聪明,自己考不好就是笨,其实笨与聪明之间,还差一个:学习方法。
还记得以前我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就是看课本或者专业相关书籍,很少去考虑要阅读跨学科经典好书,因为觉得跨学科与期末考试无关,没有实际用处。就是这一点点心理认知的差别,就是学霸与学渣的悬殊。
因此,学习效果不好,效率低,并非你不够聪明,只是方法不对,所以努力白费。
3.三种思维,助力你高效学习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秋叶老师在《高效学习7堂课》这本书中介绍的三种思维,熟练运用以后会对我们的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
第一、 归纳思维,梳理知识框架树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刚才说到自己过去3年的学习历程,被课程文案带着跑,他们说什么能力重要,我就跟着学习,他们说这个时代需要什么人才,我就去锻炼这方面能力,其实说到底,我自己都不知道当下适合什么。如果我能够及时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框架树,立刻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知。
比如你接下里的一年时间想要修炼演讲这项能力,那么就拆解一下,演讲需要具备的技能有哪些,比如逻辑能力、写作能力、发声、肢体、台风、着装,同时,训练方法有写稿、对镜练习、模拟训练、实战训练等等。当这个知识框架树列出来,你会更客观的看待自己此时的优势和劣势,也能确定自己接下来的学习重点放在哪里,也就不会被各种各样的课程文案所迷惑了。
第二、木桶思维:打造自己的能力木桶
这里的木桶有三个部分:
桶底,指专业知识,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围板,指时间管理、职场礼仪等职场技能;
箍绳,是指自律、意志力、乐观精神等软实力。
比如写书这项技能,我们以为只要文笔好就可以写书,实际上,一位畅销书作家除了要有文字功底以外,还应该具备信息搜集能力、选题能力、阅读能力,还包括生活观察力和情绪体验能力,比如村上春树就是在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写到上午8点,这就还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和很好的身体条件。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工作技能更进一步,能力木桶可以帮助你找到那些缺少的短板。
第三、高手思维:快速掌握技能公式
秋叶老师在《高效学习7堂课》这本书中列出一个公式,是技能练习的总能量守恒定律。
快速掌握技能=好的练习方法*足够的时间*合理强度*专业教练反馈。
我老公很喜欢健身,身上也练出一些线条,但与专业选手还相差甚远,最近一年身体变化不大,我觉得他遇到了瓶颈。根据上面这个公式,我给老公“问诊号脉”,说:“你现在每天都有时间健身,强度也在不断增加,但你的训练方法和相关知识不够系统,也没有专业教练的反馈,所以,接下来如果再修炼这个技能,就需要找一个更专业的人来指导你,突破瓶颈。”很快,老公就找到一位老师,准备春节过后去上课了。
秋叶老师说,有人把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等同于掌握了走上人生巅峰的密码,这显然把成功简单化了,就容易掉入“成功学”“洗脑学”的坑。
所以,我们不是掌握了高效学习的方法就会取得成功,而是依靠这些方法少走弯路,成就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