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1
TEMECULA
15
星期五。送完孩子上学就去上课。
上午的课程主要是关于public service的,Tina给我们讲了一大堆关键词并一一解释。接着请来了senior center一个负责人给我们做了个关于老年中心以及志愿服务的演讲。她年岁不小了,可是声音听着格外舒服——轻柔随意,蜻蜓点水一般。我们按照调研手册上的问题一人一个地提问。然后记录她的回答。
天知道我刷刷记下的几个词儿她到底说了没有。
午饭后,Joe开车带我们去社区大学。
各位可能不太了解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因为中国没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概念。百度百科中说相当于中国的大专。像,但绝非完全对应。
社区大学的申请条件比大学要低,两年制。接受专业技能教育后可以直接就业,这点有点像职业技术学院;两年毕业后如果成绩好可以申请一些好的四年制大学,这又有点像专升本。学费么,比正儿八经大学便宜,具体数字我忘记了,反正我上不起。
午后的阳光非常强烈,太不习惯冬天这么刺眼的感觉。幸亏我带了夏天的帽子。得赶紧找出来。队友们都酷酷地wear sunglasses了。
下车Joe就冲Ben要flag. 大家一头雾水--什么flag?我出乎意料地反应快,立刻就想到了我们那个写着“**大学赴美社会调研团”的横幅——照合影时要拉着的。
Ben很快就搞明白了,可是很遗憾,他忘了带在身上。
Joe一脸凶相,严肃地瞪着Ben说:
“You are fired!”
可怜的刘老师。
走进社区大学,我依然满眼是光合自养生物,他们一个花坛里全是奇形怪状的多肉植物!Jessie, 赶紧给我和植物合个影儿!
一位优雅的女士作为社区大学的接待者出现了。她发给我们调研的课题以及学校地图,还有一支很难用的笔——作为纪念,本人收藏于家中笔筒。
我和Jessie拿到一份题目,开始看课题内容。
老天,这是玩冒险游戏吗?
好神奇的问题!比如,列举出书店里的五个东西;比如,图书馆一共几层,每层提供什么服务;比如,食堂里中午供应什么;比如,某某楼的201房间为学生提供什么服务;还有实验室、教学楼以及我们看不懂名字的楼的相关问题。
——就是让我们迅速熟悉校园嘛。
两人一组。Joe给我们一个小时到处找问题的答案。分数最高的小组他会请客——给她们买中餐作为周一的午餐。
我和Jessie随便逮了一个男生把整张卷子塞给他,这位老兄看来对校园并不熟悉。他带着模棱两可的笑容盯着卷子看了半天,然后摇头耸肩建议我们求助“somebody smarter than me”。(我现在还记得他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天哪,那是什么表情,爱莫能助?我们俩是有多可笑)
不实地考察不行呢。
我们出发,一路纠结。看地图啥的就交给Jessie吧,我是路痴。
在食堂里进行得还算顺利,不过没找到书店的门。
找食堂的过程中遇上一位胖胖的黑人女保安,格外热情地帮我们指路。
在寻找主教学楼的路上,我们俩正东张西望,突然听到一个热情的声音
——“Hi,你们在找什么地方?过来,我帮助你们!”
声音来自于草坪。各位不用觉得诡异,不是“草坪小仙”,而是“土地爷爷”——一个正在修理草坪带着帽子的老园艺师。墨镜挡住了他的眼睛,但是两个黑黑的玻璃片分明正对着焦头烂额的我们俩。
我们犹豫了一下,踩着草坪走了过去(美国的草坪可以踩哦,除了特殊标明的),于是开始了长时间的攀谈。
这位老爷爷一直在这个学校工作,自然非常了解学校,他叽里咕噜的指着地图给我们说了一大堆,还一道一道题目地给我们分析如何解答。天。可是胸有成竹的依然只是他,外国路痴依然是外国路痴。最后,这位骄傲的大爷指着卷子说,这张卷子开头显然少印了一句话——“如果你在路边看到一个修理草坪的old cowboy,会大大节省你们的时间!”
我们千恩万谢地与他告别了。和他聊天挺有意思,他真是热心肠的大好人。可实际上时间快在这位无所不知的神仙那里耗尽了>..<
接下来我们似乎找到感觉了,在各个建筑物中间穿梭,逛他们的图书馆和实验中心,找人帮忙回答问题,可剩余时间真的不容我们折腾。我们很享受这个冒险游戏,可惜入状态太晚。
交上一份惨不忍睹的卷子。还得署名,真是的。Jessie&Jane.
冠军以及免费中餐属于Iris和Renee,两位学姐比我们晚回来将近半个小时,却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
为节约字数,关于这一节我描述得很粗糙,你们清楚这是个很刺激的调研游戏就对了。尤其适合像我这样内向怯懦的性格。还记得《城南旧事》中的父亲怎样告诉英子的吗——硬着头皮去干。闯练,闯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