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见到了侄女惠儿。吃过饭,孩子喊我去她的房间坐坐。
侄女在省内唯一的211大学就读,大二的女孩儿已经婷婷玉立。房间收拾得整洁而温馨,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桌子电脑开着,一半摆着化妆品。平时惠儿学习忙,寒暑假回来同学聚会,我们难得见面,这次回来跟我聊了好多。
惠儿上大学并不快乐,她说,自己在省内最好的学校,许多同学,选择大城市上一些人认为所谓不入流的大学。假期回来同学们聚在一起从谈到的各方面话题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她说明显感觉到,在大都市的同学,眼界开阔,机会肯定要多。她觉得大城市,拉开了她和学习成绩不如她的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大二的孩子已经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将来的就业问题,她的专业,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感到迷茫。
惠儿学习一直都是非常优异的,在重点高中培优班,成绩稳居年级前三。当时她的理想是上海复旦,或者非上海的大学不上。她向往着上海,但是高考时她成绩不太理想。不过,去上海读个普通一本是没有问题的。
惠儿说,从小到大,在家里爷爷最疼爱她,爷爷已经80多岁了,身体还不太好。大学四年不想离爷爷太远,想家了,很快就能回到家人身边。慢慢长大了,不想远离父母和亲人。上学近一点好回家。而这样的心思,我们作为大人却不了解。我们以为她看重的仅仅只是211,985。毕竟,这也是荣耀。
惠儿大一那些日子,回家提起她,我弟总是不满意地说,上了大学懒散了,她辜负了自己多少年的寒窗苦读,高中的几年多辛苦呀,可是她以为安稳了,可以放松了。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短剧,看看在朋友圈成天发的,就是玩。
我劝弟,不是这样的,那是表面现象。我听见惠儿和她哥哥的谈话,两个孩子对未来都有所规划,她哥哥也对我说惠儿在学校其实学习依然勤奋,在学生会也很活跃,根本不是在朋友圈你看到的那样。现在的孩子,我们都不太懂,这个年龄性情,想法都还不稳定,有时候感觉想和做也很矛盾,需要正确引导。
回到家我对儿子说,以后要多关心妹妹,多沟通。现在才大二,不要拿自己的想法给未来设限。儿子也说,妹妹顾虑多了,其实,无论是在大城市上普通一本,还是在自己三四线的家乡省会上211,将来的路,机会选择上各有优势。主要还在于自己的能力。
大四的儿子说,现在,一定得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多问问自己的心,制定目标,按着这个思路坚定走下去,就不会受外界影响,轻而易举让干扰牵着鼻子走。
孩子说,妈妈这都是当时您对我说的话,可是迷茫的时候听了后还迷茫,非得自己哪一天想通了,想明白自己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听从内心,不后悔不委屈,开开心心去做才行。妹妹也和我们一样,其实不用着急,我们也是从焦虑不安中走过来的,慢慢来。
听儿子说,他有一个同学在日本留学,在学习交往之中结识了许多外国友人,还教他们学习中文,他很明确,就是想广交世界各地朋友,开阔视野。没有想太远,所以自得其乐。在日本,同学没有让家里再打钱,全是他自己一边辛苦打好几份工,一边完成学业。
还有一位同学在成都,经常参加学校边远山区支教活动。行走在山路,感受困难山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他愿意留下来,用他的爱心,做一位支教老师。他给孩子们弹着吉他唱着歌,教教课,他觉得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在支教中又结识了一位彝族姑娘,相爱的人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愿望,他觉得这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
年前几天,儿子一位在上海的好朋友回来,来到家里。知道这个孩子过完年上英国留学,他说,我将来想在上海金融界发展,所以为此而努力,我没有那种学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报效家乡的想法,这样的伟大理想肯定有人去做,但不是我,我只为自己的小目标而奋斗。
我说,是的。你们只要遵循内心的想法就好。每个父母都是尽最大能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放飞梦想,只要你们开心。
儿子学的是编导新闻媒体专业,这是他热爱的专业,虽然在一所普通大学,但是他不甘心,非常用功。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学校里一名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学哥就成为了他的标杆,他的动力。孩子定下了目标,他立下志愿:北大,我一定会与你相遇!
目标定位好,明确规划,付出努力,无论求学路上多么辛苦,孩子都觉得是快乐的。他要把过去焦虑茫然,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去年暑假儿子学校老师家访,老师评价,孩子很争气,各方面都很优秀,学业特别突出。老师说大学四年,拉开同学之间距离的是自律,努力进取的程度。
平时我喜欢和儿子聊聊天,谈谈心。他放假回来我们经常能聊到半夜。他也习惯了和妈妈说说学校里的事情,说说心里的想法。他的同学也喜欢上家里玩。
孩子们之间都有无限的话题,他们交流着所在大学,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所见所闻。他们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一起成长。看着年轻帅气的孩子们,不负青春岁月,真的很欣慰。
广交世界各地朋友,山区支教,在上海金融界打拼或者考上北大研究生,无论这些目标遥不可及也好充满理想主义也罢,大梦想还是小志向,但孩子们都在憧憬,努力着,踏踏实实,储备能量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想要的一切,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且,不慌不乱,越来越有底气。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