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二胎政策放开后,关于二胎的争论一直没断过。对生二胎有疑虑的多半是担心没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最近看到一位网友,却因为观了一部剧而拒绝二胎,甚至说要把这部剧给那些吵嚷着要生二胎的人看。
这是一部什么剧呢?并非有关二胎的热门电视剧之类,而是莎士比亚的《李尔王》。
说到莎士比亚,恐怕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闻名世界的英国剧作家,仅留传下来的戏剧作品就有30多部,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各国传播,至今仍广受欢迎。
他的剧作影响了狄更斯、哈代、福克纳和梅尔维尔的小说创作,《英语大辞典》中对他作品的引用远远多于其他所有作家。他的出生日被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他创作的 “四大悲剧”被公认为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李尔王》就是其中一部伟大的作品。
《李尔王》中的国王李尔有三个女儿,却落得个在狂风暴雨之夜的荒野上流浪的下场,难怪有人要把它当成生二胎的反面教材了。
当然莎翁恐无此意,至少主要意旨并不在此,但我们不是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吗?《李尔王》也理应如此。
我读完这部悲剧最大的感触则是: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 ,甚至也不能只看他做了什么。
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
李尔是古代不列颠的国王,年事已高,决定把手中权力分给三个女儿。本来都大致分好了,却突发奇想,他要听听三个女儿哪个最爱他,哪个最有孝心。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用极其夸张华美的言辞来表达对父亲的爱,李尔王听了很高兴,分给她们大片的国土。小女儿却什么也没说,她表示她只会按照她的名分和责任来爱父亲。
李尔王大怒,把原本想给她的更富庶的土地给了另两个女儿,并发誓和小女儿断绝父女关系。
分完权力和财产后,李尔王就起身去了大女儿二女儿处,本想安享晚年,却被当作老废物一样受尽冷落和虐待。
空手嫁给到法国的小女儿得知后,恳求法兰西王发动战争拯救父亲。
李尔王这才明白:那个笨嘴拙舌,不会在自己面前曲意承欢的小女儿才是最爱他,最有孝心的。但为时已晚,小女儿已被人提前秘密处死,他也在悔恨与悲伤之中离开了人世。
李尔王的教训是惨痛的: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花言巧语常与口是心非相伴。李尔王的两个女儿就是典型,当面用甜言蜜语把李尔捧上了天,得到权力和财产后就把李尔当成了傻瓜一样嫌弃。
要了解一个人,也不能只看他“做”了什么
《李尔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李尔和他的三个女儿展开的,与这个主要情节同步的还有葛罗斯特伯爵与他两个儿子的故事。
爱德伽是伯爵的大儿子,也是他合法的儿子。小儿子爱德蒙则是伯爵的私生子,但他长得英俊潇洒,让李尔王的两个女儿都为之神魂颠倒,而且聪明能干,率兵打败了李尔小女儿带领的军队。
因此,伯爵对爱德蒙的爱并不比对爱德伽的爱少,甚至还有些偏爱。
但就是这个爱德蒙,不只用花言巧语,还用虚假的行为欺骗父亲,陷害大哥,最后甚至出卖父亲,使伯爵受尽酷刑,差点死去。
直到这时,伯爵才明白自己上了爱德蒙的当,冤枉了爱德伽。
爱德蒙为了陷害大哥,设计了两件事,都让伯爵亲眼看到。
一件是所谓的大哥的亲笔信,邀他同谋杀死伯爵早点夺位,他还假装要藏起来不让父亲看到;
另一件是所谓的刺杀,实际是他让大哥带剑来并拔出剑来,假装防御,然后赶快逃跑,不要让父亲抓住。反过来他却告诉父亲说是自己劝阻大哥,大哥恼羞成怒要杀他。
葛罗斯特伯爵的教训也是惨痛的:要了解一个人,只从表面上“看”他做了什么,也是不行的。
要了解一个人,得看他真正做了什么
李尔的三个女儿很明显,说爱父亲胜过自己眼睛的大女儿,说爱父亲是自己无上幸福的二女儿,等到权力财产到手了,父亲来自己这了,就开始嫌父亲这不好那不好,甚至年迈的父亲在大冷天跑到狂风暴雨的荒郊野外去也不管,只顾自己在屋里享受温暖。
这两个女儿是明显的口是心非,而什么也没说的小女儿听到父亲受苦就流泪不止,恳请国王发兵去救父亲。只听一个人说了什么,显然是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
葛罗斯特伯爵的两个儿子稍微复杂点,从伯爵看到的两件事的表面来说,似乎是大儿子不孝,想谋逆夺权,而这其实都是小儿子设计的陷阱,他在这两件事中抹黑大哥,同时表演自己的孝心。
这就需要看清事实的真相才行。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 ,甚至也不能只看他做了什么,而要看他真正做了什么。
剧本的结尾,李尔王和最爱他的小女儿都死了,当然两个口是心非的女儿也死了,却并非死于不孝,而是因为争风吃醋,奸情败露而死。
而小女儿之所以会死,是因为救父亲。她为了救父亲而发动战争,却被陷害兄弟,出卖父亲的爱德蒙打败,被俘而后被爱德蒙下令秘密处死。
这个结局实在让人悲伤,也让人遗憾,但我觉得这也更有真实的力量,现实中好人并非都有好报,正义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战胜邪恶。
但我们并非为了有好报而去做个好人,正义也并非为了胜利而存在。
《李尔王》是部伟大的作品,其中蕴含的深意当然不只在此,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它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语言优美而有深意,尤其其中的弄人及爱德伽装疯,李尔被逼疯后说的话语意义深远,直指社会和人性深处,这大约是莎翁借此表达他的思考。
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用心用大脑。要真正了解《李尔王》这部剧,你也必须要用心用大脑去阅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