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仿佛只是眨了一下眼,自己就已经从一个幼稚孩童,走到了土埋半截的年月。回望过去,迷雾中隐隐约约只看清两样东西,那就是陀螺与鞭子。从我那个在旧社会走街串巷做挑夫的爷爷讲的故事里,到今天看到的好莱坞大片中,我总是看到,无论是贵如王侯,还是贱如仆役,其实都在受一种鞭策之力驱使,才能蹦着、跳着。这鞭策之力分明来自一条鞭子,这鞭子一甩,便发生了烽火戏诸侯,这鞭子又一甩,又见火烧阿房宫,这鞭子再一甩,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了,苏伊士运河的开凿、特洛伊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想起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听见被甩得啪啪啪响的鞭子的声音。很多时候,往往身居期间,会觉得事件起因纷繁复杂,但经过了岁月提炼,空间显影,我们就清楚的看见它的原型,原来人世间不管好事坏事,大事小事,其实都是一鞭子的事。
人们常说:“忙得像陀螺团团转”,但一认真考虑这句话的涵义,有些人就不高兴了,“竟然把我比作陀螺?我可是世界的主宰!”。其实,那些烧死哥白尼的人,后来都承认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人飞上太空后回头一望,原来人竟那么渺小。所以说,人不过是被各种欲望驱使着的、能思考的动物,即使没考虑到浩瀚宇宙的无边法力,人就已经像陀螺一样,被自己的欲望抽得团团转了。
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表现自己是尊重人的,所以,认为人不该把人自己给贬低了,但自然界却没有这样的顾虑,自然规律更没有这样的情义。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逐步形成了一些很难改变的规律。
两千六百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圣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齐国“春秋五霸”之首大业,身后被孔夫子极力推荐,在相位任职40年的管仲。他的众多著作被后人编辑成书,名为《管子》,一书二十四卷、八十五篇,现存也有七十六篇。《管子》涉及儒、道、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的治国理念,比如“以人为本”的思想,两千多年来,反反复复被统治者当作治国理念的一个非固定选项,直到现在,“以人为本”还经常听见提及和劝勉。这里,搬出这位圣贤,主要是因为他的著作精编《管子》里,第一篇就叫《牧民》。
《牧民》围绕如何治理民众,系统论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这里的“牧”字,从甲骨文演变而来,字形从牛,从攴,原意为手拿棍棒管理牛(羊),就是:放牧牲畜。
诗曰“坐得牧民术,也庆如牧羊”,有些事说开了就释然了,两千多年来,其实我们已经接受了各级衙门的“放牧”,如荆州牧、冀州牧、幽州牧。既然管理我们的是“牧子”,那从服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普通百姓就是“牛羊”。而管理牛羊的显著途径,就是必须有一条或多条鞭子。
有了州牧以后,我们华夏民族已经相当文明了,比之当时还把人拉到大街上当牲口卖的央格鲁撒克逊民族不知文明了多少倍。因此,对于人,州牧们已经不能拿鞭牛羊一样的鞭子来鞭打百姓了。鞭子虽然能让人经受皮肉之苦,但人还有一个重要感受,是精神方面的,所以,要“牧民”,就要把鞭子变成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款。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其实也是在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款这种“鞭子”的管理下生活的。
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来看,“鞭子 ”就是法律法规,从个人行为管理来看,“鞭子”就是“决策”。而决策是人们思维过程和意志行动过程相互结合的产物,因为每个人掌握的“信息和经验”的不同,形成决策的因素就会有很多种。有单纯本能动机驱使的因素,有人为造成的氛围压力促成的因素,还有深思熟虑、多方考究验证的因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完全可以有这样的怀疑,相对于人类的决策总量来说,明智的决策可能都占不到一半,所以,成功的人士才能在人群中成为佼佼者。所以,我们不妨给“决策”起一个别名,叫做“鞭子”,这样,我们就能心安理得地对这些“鞭子”进行分类了,比如,把它们分成“正向鞭子“和“逆向鞭子”。这样,我们就创造出一个“陀螺与鞭子”的理论了。
这样一个“陀螺与鞭子”的说法,不是去追究“鞭子”形成的原因,而是要总结“鞭子”促成的结果。要追究“鞭子”形成的原因,就得具有哲学、生理学、病理学、社会学等等很多领域的知识,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无法企及了。所以,我们普通百姓只能沿用最原始的方法,总结前人的经验,后人接受教训,遵循“惹不起还能躲得起”的朴素真理,在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为保护自己而掌握一个通俗易懂的行为分析工具。甚至,我们还可以这样想,看似很高达上的”决策“,其实只不过是一条鞭子,我们真的要被这条鞭子鞭着走吗?
所谓“温故而知新”,我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这是我们人类成长中的一种高级本能,就是为了学习间接经验,目的是增加我们做决策时的参考信息。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毛病,只重视学习有老师督促的整个人类的历史知识,或者有目的性地去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没有重视身边的人的历史经验,所以,很多身边人被我们这里说的”鞭子“鞭着的时候,我们没有看清那是“鞭子”,更没有去分析那是“正向鞭子”还是“逆向鞭子”,直到又同样受到相同的“逆向鞭子”抽着了才感觉到疼。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学家,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自己或我们身边人的历史的“专家”。我们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心理学家,但我们可以用一套通俗易用又深刻生动的分析工具来总结自己或身边人的经验教训,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并且,认清鞭策我们的决策其实是一条一条的鞭子,我们制定决策,就是在制造鞭子。这样的鞭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相对于那些有形状的各种鞭子,如果抽在人身上,只是表面的快速的产生结果,对被鞭者并不一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我们这里将要探讨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鞭子”,对人的影响看似温和的,却大多数都是深远的,是足以改变人的生命轨迹的。而且,这样的"鞭子"时时刻刻都存在,充斥着整个人类社会,在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中,特别是人生轨迹的转折点中,都能轻易地找得到它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