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青吟读书会团购了朱永新先生的这本《阅读之美》,收到书后,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装帧和其中一幅幅优美的水墨画。文字与画如此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风味。其中护封的设计非常特殊,是由若干个书签组成,每个书签都有朱永新先生关于推广阅读的一则话语,非常的经典。我用了大概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因为其内容不多,主要分为精神之美、氛围之美、成长之美、经典之美四个部分,共计100条朱先生的经典推广阅读语录,读后非常地发人深省。
一、精神之美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阅读对个人、民族、学校、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和品质,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我们读过的书,就像我们吃过的食物,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作用,留下痕迹,也会对我们的精神产生作用、留下痕迹,会以某些特殊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会让我们变的心平气和,远离孤独,并和世界站在一起,与别人连接在一起。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痛苦,那么读过的一本本好书会成为我们心灵的绿洲,给予我们力量。但是,阅读书籍要读好的作品,不然就像品食垃圾食品一样。特别是朱先生强调的: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不是为了让我们因此可以不必育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二、氛围之美
曾经,我在杂志上读过一则小故事,讲的是日本的某位知名人士,每天在上班地铁上看书,一年365天的往返途中,他读过了很多书,并且每读完一本上都会写上一些书评,渐渐地,他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丰盈了心灵,助推了成长,成了的日本成功人士。而且,朱先生在书里也谈到了阅读能力其实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想要全面提高我们的民族素养,就需要让人人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他极力推荐建立“国家阅读节”,倡导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倡导推动全民阅读和图书馆建设,认真做好图书推介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评比活动。其中,他在书里引用了白岩松先生的一段话“读书久了,你总会信一些什么,信一些什么就有了敬,有了畏”,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他倡导的“书香校园”部分,学校的教辅书、教科书不可能是替代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所以,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不断阅读适合年龄发展的优秀作品。而且朱永新先生主张教师要有“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以“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影响学生。他强调:校长的书柜里装着学校的未来,校长的阅读度决定着学校的高度,校长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理解教育、明白管理,做视野宽广的卓越教育管理者。在读书方法上,朱先生倡导要把读过的书说出来,把书面的阅读用口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沟通能力。当然,读书也不是饥不择食,需要选择好的书给孩子,这样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
三、成长之美
书里谈到:“生命的每个时期,大地都是打开的书页,我们的脚印就是写下的一个个文字,最终书写出我们自己的故事。”特别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拥有智慧和思想,只是通过基因遗传是不可能的,需要阅读与思考。当你与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对话,你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并能为自己建一个安顿心灵的家园。当然,藏书不等于已经阅读过这些书,正如书里说的,家里的书再多都不属于你,没有阅读的书就是废纸,书的生命是被阅读吻醒和激活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知道,不要二三十年一成不变地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讲课,这样如同“拿着一张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很顺利的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面对儿童阅读,我们应该一开始让孩子读到好的书籍,不要使一本坏书落到孩子手中,因为一个人一生中阅读的书籍是有限的,一开始给孩子读到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早期阅读对儿童的精神趣味与人格倾向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朱永新先生提到自己小时候,父亲每天早晨5点把他叫醒,练习毛笔字、阅读,后来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就是父母的力量,所以阅读是可以“传染”的,可以“模仿”的。三个人群是天然阅读推广者:领导干部、教师和父母。而且,朱永新先生谈到: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让孩子有了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能力,他自我成长的力量就会比父母投资学区房要有效得多。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阅读档案,记录他们读过的书籍,了解他们的精神成长历程。
四、经典之美
经典书籍总能说出我们经常思考但没有理出头绪的话,说出我们过去经常想的问题但没有准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而且,经典非常地耐读,每一次光临它,你总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真正伟大的经典需要我们不断地重新阅读、反复多次阅读。因为经典之书,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被不同的语言转换、解释和发展,就可能形成二手书目和评论。所以,尽量读经典的最初文本。而且,朱永新先生谈到:我们中国人的教育都是从唤起人的自觉能力开始的,然后再觉他,不达到“至善”的程度不能停止进步。所以,建议我们教师多了解一些我们中国的文化,日常阅读不能停留在几本教育理论书籍上。阅读没有时间不能成为借口,当我们真正把阅读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我们总可以找到读书时间的。所以,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深夜还是午后,在飞机场还是火车上,亦或是在约会等待对方尚未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随身携带一本书去阅读。选书的诀窍就是选择经过时间洗涤依然熠熠生辉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向作者提出几个问题、几个观点和不同的想法,这才是检验读书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防止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化愚之道。朱先生倡导可以多读一些人物传记,追寻伟大的灵魂,寻找生命的原型与人生的榜样,才能创造自身的传奇。读书,不能只是在“舒适区”呆着,要读具有挑战性的书,可以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要学会“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要善于思考,投入到大自然和大社会中,不要做书呆子,不要像吃饭的饭桶一样,要在读书中解决问题,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
总之,这本书让我在热爱阅读的路上又增进了一个台阶,让我明白读书是一种高尚,更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我坚信,听从大师的话,与思想为伍,就可以不断地化愚钝为明智,将会给我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崭新的世界。让我们热爱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