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天地之间的孝!有多少人在黄昏晚景得到庇佑? 更多的人是话凄凉!
晚上和妈妈出去吃完饭,回家进小区大门时,遇到了一个妈妈熟识,且好久不见的老太太。我接过妈妈手里的餐盒,她们两个人的手就紧紧地握到了一起,互相问候着就聊了起来。这个老人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籍贯是山东烟台,所以妈妈说的山东方言他能够听得懂。我看她们聊得很热烈,就建议妈妈和她一起去散步。于是她们两个就慢吞吞的走出了小区大门,向一条安静的街道走去。
我快步走回家,放下餐盒,换了一身便服,就出门去街上找他们。
出了小区大门没多远看见她们就在前面,走的很慢。两个人的身姿都不矫健,准确地说那个老人家有些颤颤巍巍,步履蹒跚。俩个人的身体还不时的碰撞一下。突然间,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丝忧虑。万一两个老人走路时互相磕绊摔倒了可怎么办!
晚上,我很正式地和妈妈说了我的担忧,妈妈很不以为然,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烦事?她越不经心,我越担心,不停滴告诫她,两个人走路时要拉开一点距离,不要身体接触等等。妈妈似乎很不理解。没办法,我就解释如果太近,碰碰绊绊摔倒了,就说不清楚,医药费之类的都不是小数目……为了让她当心,我甚至说一旦有这类事,又无法分清责任,可能要支付各种费用,就等于又给子女领回家一个妈。听我说这话,妈妈生气地骂了我一句,继而叹了口气说,明天不出去了,谁来找也不出去了。这声叹息,让我心难过起来,甚至让我茫然在那里超过一分钟。走出妈妈房间时,这难过已经茁壮地生长为不安、心酸和愧疚。
住在我这里妈妈并不快乐。我相信,很多住在子女身边的孤寡老人都缺少快乐。妈妈是山东人,在东北五十多年的辛苦生活没有淡化她浓重的鲁西口音。来到这里,她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本地白话她听不懂,她的山东话,本地老乡听不懂。语言障碍限制了交往,进一步减少了生活的乐趣。
在不安和愧疚中我想到了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在楼梯上遇见她和楼上的一位阿婆,手拉着手在聊天,看见我从楼梯上来,她们都很高兴,阿婆兴奋地用广东普通话说,翻译来了!原来,她们一直在自说自话地聊天,如果我不来,她们只能很快地结束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交流。一个能交流的伙伴,对追随子女来到异乡的老人多么重要,不必说了吧。以己为是,三言两语迫使老人放弃一个能交流的伙伴,或者使之满心警戒,了无畅快地交往,这不是爱护,是制造人生缺憾。
少年不知老来难。人在夕阳已凄凉,更难堪忧惧烦扰,请悉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