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曾说:“教育即生长。”他始终坚持认为生长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确,教育就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焕发光彩,让每一个生命朝着明亮的那方,坚定前行的方向。就如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的:“一个人做好人还不够,他还须做有用的好人。”在丹麦,老师们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我想这与教育即生长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何为生长?杜威眼中的生长,是一个动词而非名词。“生活是具有时空属性,并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即生长得则呢么样、到什么程度,并不是当时当地就可以下定论的,而是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才可以评判。”本书作者还指出,“最重要的是,生长的主要价值在于对‘儿童活动的指导’。所谓的‘儿童活动’就是生活,也可以称为‘经验的改造’。”由此看出,真正的教育是和儿童的生活发生连接,能够唤醒已有经验,并且对已有经验进行丰富和改造。
反观现实,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经验。在学校课堂里,目前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轻学生经验的改造。知识成了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学生成了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成绩成了学校唯一追求的目标。看似在努力办着着优质教育,实现家长和社会都渴望出现的高分数,但是这样的方式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吗?当然不是,因为教育不仅仅只看重分数,还要为学生的生命负责,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研究表明,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最有效。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只有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教,才会出现教学相长,师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