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专门研究孙坚少年、青年时期的事迹】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是孙武之后。容貌不凡,性情豁达。
东起钱塘,退贼破妖
孙坚十七岁那年,和父亲一同坐船到钱塘,正碰上胡玉的海盗团上岸抢掠商人、在岸上分赃,来往行人都不敢行近,过路船只也不敢前行。
孙坚对父亲说:“这些强盗可以搞定,让我去吧。”他的父亲说:“这事你搞不定的。”
孙坚不听,拿起刀上了岸,用手东指西指的,装作分派队伍围剿海盗的样子。海盗们见以为是官兵来捕捉他们,吓得赶紧扔掉钱财四散而逃。孙坚紧追上去,砍了一名海盗的首级回来。
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从此孙坚声名大振,被州府召为尉。
会稽妖贼许昌在句章起义,自称阳明皇帝,以其父为越王。和其许韶扇动诸县,人数到了上万人。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募召精勇数千人,和州郡军队一起合力击破了妖贼。
当年正是熹平元年,扬州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推荐孙坚为盐渎丞,数年升迁为盱眙丞,又转为下邳丞。孙坚历佐三县,每次都被人称赞,官吏人民都亲近他。附近和孙坚认识的、或者年轻有能力的,都来投靠他,来来往往有数百人,孙坚接抚待养他们,像对待自己子弟一样。
北赴魏郡,讨伐黄巾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在魏郡邺城起义,讬有神灵,派八名使者以教化天下,而各州暗中互相串连,自称黄天泰平。三月初五,三十六方一同举起义旗,天下百姓纷纷响应,焚郡烧县,斩官杀吏。
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带兵征讨黄巾贼。朱俊请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一路召集部队,有一千多人,和朱俊并力奋击,所向无前。
孙坚乘胜深入,又在西华失利。孙坚受伤落马卧草中,军队的人都不知道孙坚在哪里。孙坚所骑的骢马飞驰回军营,又跳又叫,将士们跟着马到草中救了孙坚。孙坚回到军营十来天,伤口才有点愈合,就再次出战了。
汝南、颍川贼战败后逃跑了宛城。孙坚独当一面,身先士卒,登上城墙,众兵卒蜂拥而上,大破黄巾贼。
西征凉州,劝温斩卓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讨伐无功。中平三年,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边章、韩遂。张温也请孙坚来帮忙。当时张温责备董卓,董卓啵嘴(顶嘴( ̄▽ ̄*))。
孙坚当时也在座,凑到张温耳边小声细数董卓三罪,请求杀董卓,张温不肯,孙坚便起身出去了。
温不忍发举,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因起出。——《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后来大家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都为张温当时没听孙坚的话杀掉董卓而叹息。
南镇长沙,越境讨叛
后来长沙有山贼区星率领万余人造反,攻围城邑,中央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
孙坚到长沙之后,郡中震服,任用良吏,发公告告诉官吏:“你们好好治理政务,山贼就交给我来打。”之后,孙坚亲率将士,施设方略,十天之间,击破了区星。
周朝、郭石分别再零、桂起义,和区星联合,围攻庐江太守陆康从子管理的宜春,他向孙坚求救。整合军队时,主簿劝诫孙坚不要去,孙坚回答:"我没有什么政绩,只有征伐的功劳,越界攻讨,为了保全邻近州郡。因此获罪的话,我会愧对天下的人吗?"
所以孙坚带兵前往救援,山贼闻而走。孙坚后来又讨伐了零、桂的山贼,这三郡的人都对孙坚肃然起敬。中央政府追录孙坚前后功劳,封孙坚为乌程侯。
总督简论
总督认为,除了劝说张温斩董卓有可能是夸大。例如,当时孙坚只是耳语“要不要杀了他”,后面记录到吴书时,被夸大了一下,多了什么数三罪,你们两人在董卓面前耳语半天,杀不杀他,为什么杀他,太明显了吧,当董卓真的傻嘛?
但是其他战绩无可厚非的,不然朱俊、张温也不会上表指名要孙坚来帮他们来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