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风铃二
就是因为这家客栈挂着许多紫色风铃,又叫了“紫风铃”这个名字,紫嫣没有半点犹豫就选择这里住下来。
店小二是个本地的苗家姑娘,她告诉紫嫣他们:这家紫风铃客栈的东家是个老妪,就住在东侧的那座小楼,平常老太太很少下来,就是下楼了也不出门,只坐在下面的堂屋里看书念经,最好别去打搅她。
她不知道紫嫣是个最容易好奇的姑娘,你不说也就算啦,可一提到了,她非弄明白。
紫嫣洗了个澡,溜出自己房间,路过梁朝纹那间的时候,朝里面张望了一眼,看见他已经打开了笔记本准备上网,也没有进去打招呼,做了个鬼脸就跑下楼去。
他们说是说“私奔”,其实从来都是分住两间。紫嫣是个貌似开放、随意,实则保守、严肃的人。
紫嫣跑到西边小楼外面,看见楼下屋子里真坐着一个老太太,满头银丝端坐在窗口的一张桌子前面,桌子上有盏紫色的台灯,明亮的灯光映在老人的脸上,清晰地看得出她脸上的皱纹。
看上去这个房东老太太,差不多有8、90岁了吧。老太太胸前挂着一串佛珠,正在灯光下读着一部厚厚的书。
紫嫣在外面看着她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种莫名的好感与冲动。很想冲进去抱抱她,倚在她怀里叫一声“婆婆”。不过紫嫣并没有这么做,她看清楚以后,便走出了紫风铃客栈,绕到了后面的沱江边上。
江水哗啦哗啦拍打着江岸的乌船,紫嫣感觉这些船很像外公故乡的乌篷船,就连撑船艄公的号子,都有和江南渔娘的歌声有几分相似。
只是江南的船歌多了些江南的韵味,而湘西凤凰的船歌号子,增加了些湘西汉子的粗犷。再看两岸已有了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自是平添了另外一番韵致了。
紫嫣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望着沱江南岸的古城墙,遥想着那些紫红沙石砌成的城头,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的沧桑,依旧在典雅里有着几分雄浑。
沱江边那些细脚伶仃的吊脚楼,是土家人的杰作,此刻已经灯火通明,一串串,一排排的五彩缤纷,倒映在江水里,更是增加了那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梦幻感。
沱江河水是那样的清澈,清得叫人忍不住想去亲近。紫嫣脱下鞋把脚放进江水,让那些水流舒缓地从自己的脚背上淌过去,看着柔波里摇曳的水草,不知不觉把自己融进这幅湘西的画卷。
紫嫣的心里对这片土地,产生的那种归宿感越发强烈起来。
紫嫣当天睡得很晚,梁朝纹一直在江边陪着她看星星。那天的夜里紫嫣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年轻时代的外婆,穿着一身果绿色的苗家服饰,脖子上还戴着银项圈。非常漂亮的银项圈,上面挂着许多的小银铃,走起来叮叮咚咚作响。
等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可那个梦还是那样清晰地留在脑海里。紫嫣突然产生了一种,要去看看房东老婆婆的感觉。她急急忙忙起来,梳洗完毕跑下楼去,连梁朝纹在后面喊都没有听见。
梁朝纹只好跟在后面走下去。
紫嫣跑到楼下就看见那个老婆婆,正坐在西楼下的廊上垂着头睡着了,一头的银丝在冬日下熠熠发光。笼罩在阳光下的老人,是那样的安详。在她的脚下竹椅的旁边,躺着一本书。
想必是老人看着看着的时候睡着了,那本书便掉了下去。紫嫣轻轻走过去拿起了那本书,一眼就发现这就是老婆婆昨天在看的那本。
紫嫣看着书的封面,画面是一串在风中摇曳的紫风铃,书名《紫色风铃》,署名紫云庵。紫嫣心里不由得一跳,她忽然联想到外公撰写的那部长篇小说《紫梦萦寰》。
外公的这部书写了很久,因为紫嫣还是七八岁的光景,就看见他常常伏在案头写什么。
于是,紫嫣就会爬到他膝盖上问,“外公,你在写什么?”
外公停下笔,摸着紫嫣的小脑袋回答,“外公在写一本书。”
“外公写的什么书?”
“是一部外公年轻时候的书。”
“外公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紫嫣很幼稚地追问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
“就是比你妈妈现在还要小很多的时候。”
“外公的书一定很好看,嫣嫣也要看。”
“嫣嫣现在还小,等嫣嫣长大,长大以后,外公把书送给你。”
紫嫣记住了外公这句话。
紫嫣一直在关注外公这部书,她在关注的过程慢慢长大。外公这部书写了十年,终于出版了。这的很巧,恰恰就是紫嫣18岁生日这一天,外公的书出版了。于是,紫嫣收到了外公很特别的一份礼物,一本书,一部挺厚的书。
外公的这部书,写了十年,写了外公的一生,书的名字叫《紫梦萦寰》。
那天夜里,紫嫣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很认真打开了这部书。
书的扉页上,外公用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写了一行赠言,“把这部书送给我的外孙女,记住我们这一代人的喜怒哀乐,还有悲欢离合;也记住我们这一辈人的爱恨情仇。”
紫嫣很久都没有打开书,对着一行字发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12个字刺痛过来紫嫣的眼睛,更刺痛着她的心。她想到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外婆,可是外婆并没有去世。紫嫣从家里人的各种表现,很清楚自己的外婆并没有去世,却不知为什么,从来不见人提到外婆?
紫嫣看着这12字心里想,外婆一定会出现在这部书里。这12个字里,一定包括了外公与外婆的故事。
紫嫣闭上眼睛,想了几分钟,然后轻轻打开了这部《紫梦萦寰》……
列车驶出车站。车厢里并没有安静,挤满了串联的学生,一脸的阳光,一脸的兴奋。每个位置坐满了人,包括没有放行李的行李架,还有椅子底下和小桌上。这些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青春的身体,填满了车厢每一个角落。
只是在某个车厢却有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居然把自己的身体拐着弯,占据了面对面的两张椅子躺在那里。叫人意外的是,并没有人去非议,更没有人去交涉,倒是有人戳戳点点。
“去和他商量一下啊?”
“要去,你去,看看清楚,他是首都红卫兵。带着这种袖章的是老兵,你惹得起吗?”
“那还是算了吧,我是惹不起。”
……
于是熙熙攘攘的车厢里,有了这样诡异的场景,只有这个位置空空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