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消失的童年

舌尖上的童年

          --穿越童年.怀旧六一

六一儿童节来的时候,一年又过去了一半。就在当下这快节奏幸福的生活中,在特别的日子里,不由得回到了从前的生命现场,感受过去的慢节奏,那些车、马、邮件……

岁月留不住风华少年,没有人能永远停留在七岁八岁。但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保留着那份童年的记忆。那些翻了又翻的花绳、那些跳了又跳的皮筋、那些磨破手指的羊码码……

每一年的今天,在六一节里,那些纯真的故事,像一部老电影,百看不厌。每一回的重播,都是每个人对故乡、童年、怀旧、纯真年代的回眸,是一片揉碎了的甜美光阴。

校园里的那些事儿

将这非常旧的故事,翻上一遍。踱回小时候,过六一时,吃的那顿饭,童年时的味道。

我的小学三年,是在村民废弃的一处民房里读完的。黄泥夯实的土房子,自然泥土气息浓厚。院落不小,有高高院墙拦挡着涌入的沙土,整座房子四周有绵绵的黄沙包裹。每年三月的黄凤吹过,一不小心,西窗户就被黄沙淹没。班上的劳动课,就是与这些流淌的沙土抗衡。

房子里光线暗淡,好在每一同学都有一盏灯。我们的教室里有一盘土炕,盘腿坐在小木柜旁,像坐在自己家的火炕上,冬暖夏凉。遇有阴天雨湿,雾霾扬尘气候时,几盏煤油灯亮了起来。借着光写作业,是许多买不起煤油的同学们该有的常态,生怕错过豆大的火苗。因此,快速不拖沓,自律自愿的学习习惯,在条件的局限中养成,作业完成率百分之百。这场景一直在我的心里非常清晰,被晕染的光芒笼罩着,像是烛光晚餐的韵味,而不是农家陋院的残破不堪。

我们要过节啦!

记得那一天,临近放学,李老师公布了一条好消息,六一儿童节大家一起吃顿大餐--鸡蛋粉汤和炸油饼。

要求自己准备食材,一碗白面,两颗鸡蛋。如果家里没有白面和鸡蛋的同学,六一儿童节当天,放假一天,可以自由活动。

那年月,过个六一儿童节,毫不夸张的讲,是一件魂牵梦绕的喜事,喜不自禁。不光暗自窃喜,还为心中渴望的场景自主行动,掺杂着紧张与焦虑。

六一节的清晨,穿戴精心准备的行头。先穿上了枕头低下压着的海蓝裤子,美美的看着裤腿上显眼的“火车道”,对此效果很是喜欢。再穿上白色“的确凉”衬衫,脚登用白色粉笔“增白”的秋鞋。然后,配上那条心爱的红领巾,亢奋的情绪随着这团火焰燃烧了起来。

太阳刚露脸,霞光铺满乡间的土路。我们背着“书包面袋”,披着朝霞,向北距离四公里的民校飞奔。每个人都有些神秘兮兮的恍惚,心知肚明的窃喜。

那些故事

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放一只大洗盆,盛面粉用的。旁边是名单登记本,拿来食材的同学在自己名下划勾。我请晰的记得,拿来白面的同学,脸上挂着自信和笑意,从“面袋”中间掏出两颗鸡蛋,然后将雪白的面粉倒入盆里;拿荞麦面的同学则表情平和淡定;而拿玉米棒子面的同学则摆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掏出两个鸡蛋后,倒出金色的玉米面,急匆匆的扬长而去。

面盆已经满了,刚刚好。而从登记册上看,只有一名同学的名字没有划勾。

回想起来,就从同学拿食材这件事看,每个人的思维各有各的不同。比如,有的同学家里没有白面,就带了其他的面;有的同学家里有白面,却只拿其他的面;而有的家里有其他面,却没有白面,母亲会出去借上一碗白面,让孩子过节……在这人之常情的背后,看得出几种不同的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模式,暗示着不同的对待事物的角度,是人性真实的一面。

过节了,李老师的妈妈特意来帮助做饭,是主厨。老师母揉好三十五碗三色面,泡上两桶自己家里压制得土豆粉。调味料是杯口大小的“沙葱扎蒙”,一把红葱。我们在学校围墙外,垒了个简易大灶台,灶口稳一口大锅。青沙蒿在灶堂燃着,发出噼噼啪啪的炸响,熟悉的沙蒿香味,弥漫在校园的周遭,窜到每个人的心里。

万事俱备,只待六一儿童节上午的运动会结束。运动会设有奖品:五毛钱的笔记本,一毛线的方格本,五分钱的铅笔。这些奖励,足以使所有人积极参与运动会,主动出击,力争上游,体育精神自然彰显。

在物资匮乏时期,大到一件衣服、一顶帽子、一双鞋子;小到一张白纸,一根头绳,一块水果糖;每一件都是心里的惆怅……舍不得,丢不得,反复的期待,反复的衷爱,甚至还有反复的冥想。

上午的赛事即将结束,后厨的午饭也要出锅。炸完了三色面的油饼,淹猪肉炝锅,倒水。应了那句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会儿功夫,大锅里料汤翻滚着,女同学帮厨,往锅里打鸡蛋。突然,有个女同学指着翻江倒海的料汤,惊呼。看见了翻滚的汤里,有两只黑色的小雏鸡,忽上忽下卷入汤里,十分醒目。老师母用大铜勺舀出两只小鸡,并吩咐帮厨的同学,暂且保守这个秘密。

后来悉知。原来,那个早晨没有划勾的同学,忍受不了脱离组织的孤单和美食的诱惑,将自家正在孵化的母鸡赶跑,偷了两枚蛋送来,并在登记册上划了勾。他的预估不准,没想到小鸡已经快要出壳了。

这位同学顺理成章的吃上油饼,喝上了鸡蛋粉汤。现在,回想起这件事的原委,很佩服这位同学的。我觉察到,在他的潜意识里有团队意识,有谋略;有先斩后奏的胆识;有善于抓住机遇和挑战的精神;有积极的行动力以及敢于突破,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的人。无论他人如何评判,如何阻拦挠,他只尊崇自己的目标,在前往目标的路上,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其安稳。

六一节运动会圆满结束。所有人在树荫下集合,并列队。我们边休息,边拔着软柳条,制作筷子。老师母撑勺,按队列,每人一碗粉汤,两个油饼。在接递汤碗时,不慎将一碗粉汤倒在沙地上了,李老师既刻单膝跪地,深深的埋下头,抓起粉条吃上了。老师身边的几个人也跪在沙地上,不敢看老师一眼,只顾抹眼泪了。世上的语言有多少,却不知哪一句适合这样的生命现场。这一瞬间,便是世上最难的煎熬,泣而无言。

那些情怀

今天过六一儿童节,我再次踱回去,回到当初的生命现场,觉察悲喜,用文字写下来,直面那段童年的岁月。不论我们生活在世间的哪个角落,渐渐远去的生命觉察还是那么的弥足珍贵。美食佳肴有千万种,然而,只有一种是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这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由此,我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感受着人性的朴素与善良,感受对食物的理解与怀念,感受那个岁月里人们的淳朴和耐性……

我心中有了这永远的六一儿童节,那些童真童趣,还有那些慢得令人心醉的日色。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从前的脚步很慢

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

要走上一整天

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

裹在淡淡的烟火里

日日年年

从前的书信很慢

车、马、邮件很慢……

                    2020.6.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9,565评论 6 53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9,115评论 3 42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7,577评论 0 38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514评论 1 31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2,234评论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621评论 1 32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641评论 3 44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822评论 0 28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9,380评论 1 33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1,128评论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3,319评论 1 37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879评论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548评论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970评论 0 2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29评论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2,048评论 3 39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8,285评论 2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