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想快快长大,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长大后,反而会怀念:无忧无虑的时光也跟着一去不复返了。
长大后最遗憾的事是:变得越来越怕受伤,越来越喜欢隐藏自己,甚至连表达爱都变得畏畏缩缩。
我怀念那个曾经很有活力无拘无束的小女孩,那个会第一个举手上台摇头晃脑非常陶醉地背诵“离离原上草”的小女孩。
这些年的四处折腾,都是为了找回那个很有力量很勇敢的自己。
宫崎骏的《龙猫》里有一句我非常喜欢的台词:“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直到溢出来。”
孩子能够肆无忌惮地大呼小叫,当然是因为背后有大人在照顾他们,暂时肩上不用背负任何责任,没有生存的压力。
成年以后我们没有办法真的做回小孩,但也许可以像孩子学习,做一个能够直接表达爱的大人。
最近在帮朋友辅导她儿子Max的英语,也常和有娃的闺蜜一起聚会,有机会经常和孩子们打交道,近距离感受到他们浑身洋溢着的活力、美好以及直接表达爱和感受的美好习惯。
8岁小男孩Max第一次见到我就开门见山表达了他的讶异:“噫,你涂口红了?”我吓了一跳,但马上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地回答:“是啊,这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好看吗?”他点了点头。
简单的一段对话,马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第一次见面他就发现了我的小喜好,我们之间有了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
第一次上课当我一板一眼地照教科书带他念单词读句子时,他立刻就表达了他的感受:“这样不好玩。”
听到他的真实反馈,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马上欣然接受了,我也在学习如何当好他的老师呢,第一次不知道怎么教太正常了。
那天我们正好学到颜色这一课,于是马上改变策略,让好动的他像玩通关游戏那样,跑来跑去在家里找3-5种同一颜色的物品,他好开心。
第二次上课时,他就主动跟我说:“我最喜欢跑来跑去找颜色呢,这样真有意思。”
因为他的直接表达,我明白了应该怎样按照他的天性和喜好设计课程环节,他也得到了他喜欢的学习方式,双赢!
我们有一次学到了“favorite"(最喜欢的)这个单词,我就顺口问他谁是你最喜欢的老师啊,他用手指了指我,斩钉截铁地说:“You"。
我愣了一下,心里甜滋滋的,这么快我就荣升他最喜欢的老师了,有点小骄傲也有点小心酸:我有多久没有这样直接地表达自己对另一个人的喜爱了呢?
31号跨年那一天也是我阳历生日的第二天,朋友们为我在龙井的茅乡茶居弄了一个聚会,我的闺蜜Angela带着她5岁的女儿欣欣一起来了。
打从欣欣出生后我曾去看过襁褓中的她一次后,5年不见了,她已经出落成一个甜美可爱的小姑娘了。
虽然好久不见,欣欣对我毫无隔阂,安静地坐在我身旁,小手不停地为我剥花生剥蚕豆,剥好了就放我碗里,用热切的小眼神示意我赶紧吃,盛情难却,那天我光吃她给我剥的坚果就至少吃了40粒以上,心里那叫一个温暖,恨不得立马自己也生一个小棉袄出来。
相对大人,孩子能更加自如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一个人的喜爱;看待一些事物时,会直接说“喜欢”或“不喜欢”,“愿意”或“不愿意”。
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跟自己真正地待在一起。
当我们接受了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也就体会了自己,也就有能力去真正地体会别人。
孩提时,我们发出声音、表达欲求、产生情感、生出情绪、探索世界……都是在表达我们的动力,这也叫热情,或生命力。但在和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关系中,这些热情的表达,常被阻断,我们最后就会自己阻断自己,不让自己向外界伸出手脚。于是,我们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意象——自己像是活在一个玻璃罩子或塑料薄膜中。
2017,新的一年,心的一年,试着鼓励我们自己:“敞开心扉,伸出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