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三大内家拳概述
为什么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中都有心意二字?
我认为这就是内家拳的前辈大师相互交流并统一的结果,因为本质上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都是一蓄一发一抽合的,这个发力过程就是以心行气的一个具体方式:心意抽合。
但是,在形意拳习练到化劲阶段,化打合一,就是已经将以心行气发展到与太极拳一样的心神抽合了,而目前的心意把,我也坚信也已经过度到心神抽合了。
万法归宗,天下功夫的极致都是殊路同归的!
在有了用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的形意拳出现后,为什么会出现了同样用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的太极拳和八卦掌?
这当然的答案就是技击方式不同,三种内家拳各在追求各自的技击方式。这就如同使用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拳一样,同样是使用肌肉紧张发力,但是因为追求各自的技击方式,所以就出现了各种拳术和门派。
形意拳走直线蓄发,太极拳收身中定,八卦掌走圈划圆,这些只是外形动作不同而已,无论是走、定、划,都是习练六合的不同方式,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内家功夫用最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二个字:六合。外三合约束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内三合约束以心行气。有了六合,才会有三节、四梢、五行、太极、八卦、虚实、阴阳等。大家看看这三大内家拳的前辈大师的拳论中的内容,没有跑出六合以外的!
如果非要只从外形动作来看,那么三大内家拳没有跑出三体式、五行拳的。太极拳、八卦掌在任何一个瞬间静止下来,就是三体式、五行拳!
等到大家都习练出内家功夫了,就能够理解我以上说的话了。如果只以外形动作来看内家拳,是无法理解我说的话的。内家功夫练到高层次,就是一句话:收身中定!无论是三体式、五行拳、太极拳、八卦掌,都是收身中定!
好,现在我们介绍这三大内家拳的区别,即在技击方式和习练方法上面的区别。
实战技击,就二个字:动静。在以后介绍的前辈大师的拳论中,经常会出现这二个字,这二个字就是指的实战技击。
静,就是打之前的准备与实战时内里以心行气的静,就是内观自己、外观敌人的为了与对手相合的静。对于高手来说,其实准备阶段就已经开打了!
因为全国各地经常有人来,所以我经常能够看到师父、师叔与人交流切磋,许多人是确确实实地被师父、师叔的外观的眼光吓怕的。如果对手有功夫的,在静的外观阶段,师父、师叔会有意无意地作出稍微抬一下胳膊等动作而看对手的反应,如果对手有反应,则从对手的反应动作就能把对手的功夫暴露无遗了,而对手自己大约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功夫程度了----------我现在才刚刚有一些这样的体会。
内家拳其实习练的就是对自身体内能量传簇的感觉、体会、理解,就是在认识自身的能量传簇。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提到的耳、口、鼻、眼、人中外五行相合,说的就是在习练时,五官要同心脏、丹田等周身各个器官一起去观察、感受、理解身体内里的能量传簇,内家拳习练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细细地品味能量传簇,反观内照自己。在能够内观自己的前提下,已经把人体的能量传簇烂熟于心,就能够达到外观敌人的程度,站在敌人面前看着敌人的架势,就能够知道敌人的劲源在哪、缝隙在哪,心意神眼就已经开始攻击敌人,如果敌人功夫不深的,还没有交手就会胆怯---------这就是意,拳意的外达于敌。以前说的意是指习练时内达于己的意,只有内达于己与外达于敌的意合一,才是完整的拳意!
动,就是外形的动。内静外动,静领动,一旦动起来,三大内家拳就有区别了。
形意拳是你动你的,我动我的,不管你怎么动,我就是要打你;
八卦掌是你未动,我先动,我领着你动,动出空来我再打你;
太极拳是你动,我不动,你要是不动我就让你动,你自己动出空来我再打你;
形意拳打人是目中无人,八卦掌是先发制人,太极拳是后发制人;
形意拳如军中横行霸道的先锋,八卦掌如军中威风八面的将军,太极拳如军中运筹帷幄的主帅。
形意拳动静中庸;太极拳则极静;八卦掌则极动。
形意拳以心行气方式为心意抽合,外形动作是一蓄一发一抽合;太极拳和八卦掌以心行气的方式为心神抽合,即太极拳以心行气连绵不断,外形动作没有蓄发,能够发出连绵不断的劲力以进行沾连粘随、八劲吞吐;八卦掌也是以心行气连绵不断,周身研转螺旋连绵不断,但是没有太极拳的心神抽合细致周全彻底。
形意拳与太极拳的压缩旋转(松沉)主要在内里进行,体现于外的外形动作简单明了,是为内外合一;而八卦掌内里的压缩旋转直接展现在外形动作的伸缩研转之上,是为无内无外。
形意拳的能量转换为虚实转换,即每一次发力就进行一次虚实的能量转换;太极拳、八卦掌的能量转换为阴阳转换,阴阳转是由无数个连绵不断的虚实转换组成能量转换。
三拳俱为一气之起落,形意拳起落论横顺束展,太极拳起落论收放吞吐,八卦掌起落论伸缩研转。太极拳、八卦掌为一气之循环起落。
三拳劲力俱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混元螺旋劲,形意拳横出竖打,起钻落翻,混元劲体现在拳上;太极拳中定收身,不偏不倚,混元劲体现在心胸腰腹上;八卦掌拧翻走转,游身绕进,混元劲体现在身步上。
形意拳进步打人,太极拳定步打人,八卦掌绕圈打人。
三拳俱是周身一体之像,但表现各异。形意拳内外六合,太极拳内外合一而达于有内无外,八卦掌无内无外。
形意拳先习练满,即将能量充满周身,最后达到通的程度,即化劲;而太极拳、八卦掌先习练通,周身能量传簇通透后再让能量满,达到涨筋腾膜的程度。
形意拳是内家拳的根基。抽象地说,形意拳在化劲阶段,绕圈打就是八卦掌,定步打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八卦掌的每一个动作的瞬间,都是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都是形意拳的形和意。太极拳、八卦掌就是由无数个形意拳的能量蓄发组成的,虽然外形变换,但万变不离其宗。
形意的五行拳是所有内家拳的母拳。太极拳是在形意拳的化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卦掌是在五行拳的摇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大内家拳打出的都是五行劲力。太极拳向极静发展,八卦掌向极动发展。
武禹襄先生说太极拳的四种打法:敷盖对吞,其中前三种打法就是形意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吞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郭云深先生在拳论中写到形意拳的一种习练方法,就是在地上按照八卦方位插九个杆子,然后在这些杆子中穿梭打形意拳的十二形-------这其实就是八卦掌,这就是形意拳的前辈大师在向八卦掌学习、融合。
程廷华先生的拳论中明确说明八卦掌来源于太极之一气,与太极拳的理论是相同的。
孙禄堂先生的拳意述真一书中,将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同篇共论,并且创建了融合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三拳合一的孙氏太极拳,将八卦掌的圆研作为太极拳的压缩旋转之道,再次说明了内家三拳同理同宗。
三拳的这些区别,有的大家都能够从外形动作看出来。但是三拳之间的联系,就不一定能够看出来了,尤其是太极拳与八卦掌,在外形动作上来看简直就是二个动静的极端,怎么可能联系到一起去呢?
如果只是从外形动作来看,太极拳与八卦掌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个东西。但是如果从驱动出外形动作的内里的一气之起落来看,太极拳与八卦掌就是同理同宗了。所以大家看内家拳要看内里的能量传簇,而不要被外形动作所迷惑。
有人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三大内家拳到底谁最厉害?
三拳习练好了,是不分伯仲的。形意拳简单粗暴,八卦掌轻灵飘逸,太极拳细致周全,没有谁能够胜过谁,各有千秋。
但是从对于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的理解与应用来说,太极拳还是最完美的。并且由于习练方法与技击方式所限,太极拳可以抛弃外形动作而只剩下内里的能量传簇,即有内无外,所以太极拳可以融合形意拳与八卦掌,而形意拳与八卦掌却无法融合太极拳,因为形意拳与八卦掌是必须要有外的外形动作的,所以孙禄堂先生将三拳融合出一个孙氏太极拳。太极拳的有内无外的无形无式的功夫,就是太极拳的高明所在。杨露禅先生用四个字论太极拳:收身中定。收身中定,根本就没有外形动作了!
之所以太极拳是其他内家拳无法融合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太极拳真气鼓荡、涨筋腾膜的程度太高了!太极拳是我什么外形动作都不要了,我就要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这一个东西;而形意拳与八卦掌是无法做到什么外形动作都不要了的程度的。
从太极拳什么都不要了这句话,我又联想到站桩的问题,在这里说一下:从以上介绍中大家能够知道,内家拳追求的能量传簇都是打拳时打出来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都是从外形动作中习练出来的,到了把以心行气习练得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已经不需要外形动作的配合,只凭借心力就能够驱动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了----------这就是太极拳的站桩,即站桩是在专门习练强大的以心行气和强大的心力的,所以太极拳的站桩具备了打拳中的一切要素,太极拳的站桩其实就是最小架的太极拳!
但是不懂其中道理的,就会盲目地站桩---------难道只凭傻傻地站着就能够习练出能量?难道抬起胳膊叉开腿就能够把“站着”这个平常的动作一下子就造化成了一个高深的功夫了?
所以,前辈大师提倡的站桩是与大家了解的站桩风马牛不相及的,太极拳的站桩中蕴含着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而不是傻站。所以,习练内家拳的,先不要站桩,先把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习练出来以后再站桩,这时的站桩就是在打拳,就是在习练太极拳无形无式的功夫。
同理,习练形意拳、八卦掌的,也不要在出现以心行气之前站桩。
盲目站桩这个现象在形意拳中表现最突出。现在习练形意拳的,首先就要求站三体式--------可是大家除了把腿站粗了,腿部有力量了,还能站出来什么了吗?难道形意拳是靠腿部力量生成的周身整劲吗?这就是不了解形意拳的本质而用肌肉紧张发力打形意拳的典型思维!
等介绍完前辈大师的拳论后,大家就知道了,站桩,就是在练神行,是内家拳最高级的功夫。
好,回到正题。
大家看看形意拳与八卦掌是有明显的发力动作的,即形意拳与八卦掌还需要外形动作配合内里的以心行气发力,如果没有外形的发力动作就无法发力技击,形意拳即便习练到化力的阶段,也无法完全放弃外形的发力动作,而八卦掌则更是借助外形动作技击了,八卦掌就是利用自己的动牵制对手的动的。
由形意拳向太极拳过渡阶段的陈氏太极拳也是有发力动作的,没有大开大合的发力的外形动作,陈式太极拳就无法发力。陈式太极拳是由炮锤演变的,炮锤的本质其实就是介于形意拳与太极拳之间的过渡拳种。而陈式太极拳其后的杨氏、吴氏、孙氏、武氏等太极拳,就已经没有发力动作了,而是周身划圆,尤其是两条胳膊,没有直来直去的发力,胳膊只是随周身整体动作。太极拳发展到小架阶段,尤其是到了武氏太极拳,胳膊几乎就没有什么动作了,打一趟拳将近百式,胳膊基本上是在胸前抱圆之中简单的移动变化几下 ----------但是杨氏、吴氏、孙氏、武氏等太极拳的随身划圆依然能够像发出直力一样把对手直打出去,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说陈式太极拳的能量传簇还没有达到真气鼓荡、涨筋腾膜的程度,所以还需要借助外形动作发力。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太极拳习练的是真气鼓荡、涨筋腾膜,即能量已经周身传簇了,身体任何一个地方都传簇着能量,能量就在皮毛之下的身体任何部位呆着呢,所以就不需要借助外形动作发力了!
不蓄力而力自存,不发力而力自出,收身中定,这种无形无式的能量蓄发的功夫就是真气鼓荡、涨筋腾膜的真谛,就是太极拳的真谛!
所以,虽然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并存于世,都是厉害非常,但是我本人坚信太极拳是内家功夫的极致与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