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读余秀华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她的文章字字泣血,那一段段的景物及生活描写,句句戳心,和她摇摇晃晃的人生一样,让人心疼,同时也心生敬畏。
看她在这世间如此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骄傲与自尊,实在是对自己平时的矫情做作感到厌恶。还有什么是比健康更重要的事情呢?我是健康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应该感到知足,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这样一想,仿佛很多事情也就不解自开了。长舒一口气后,日子,好像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告诉自己,即使再感性,也不能总因为一些小事胡乱波动我的情绪。
直到半下午,闺蜜的一句“你看新闻了吗?一个男演员死了,35岁,录节目猝死的。”,再次打破了这种宁静。“啥新闻?谁啊?”我从诧异中醒来,难怪刚才看到朋友圈一直有人发:再见,王沥川。当时想,这又是什么梗,我总是跟不上潮流,后知后觉的。
于是,赶紧上网搜罗了关于这个男演员的相关资料与事件的大概始末,看到照片才知,这人我曾在电视上见过。我不了解甚至不认识他,但是我不能不重视这条年轻的生命,他和这个世界永别了。而他在昨日的凌晨还有发微博,白天便离开了人间。我和很多人一样,不愿相信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他的猝死也许和作息不规律的高强的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而这也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平时容易忽略的东西。
当疾病和死亡降临的时候,是在对我们敲响警钟,告知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回归生命本真,抛却那些繁重的身外之物,仅取所需。
我之所以这么警醒感伤,是因为最近看到了太多的不幸。有些甚至是憋了很久的,是我当时表达不出来的,但是现在,我想说一说了。
前段时间,我一个曾经很要好的初中同学,他的妈妈得了癌症,已经化疗一年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得已才向外界求助。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脑袋“嗡”一下,炸开了,曾经失去父亲的锥心之痛又猛地浇上来,压倒了我。我不能再听到这样的消息,不愿再看到孩子失去父母的痛苦。我替他难过,很想去看看他,想尽己所能多帮帮他,可我好像什么都帮不了,话说的多了似乎也都变成了打扰,千言万语便揉进一句话里“你要好好的,有事找我”,只能远远地,默默地祝福他妈妈,不敢再多问些什么了。
再往前,张先生的小学同学,忽悠张先生用借呗借给他三万块钱,说是第二天还。一星期过去了,仍没动静,张先生的心七上八下的,慌了,这才想着催款,联系其他同学,发现,他几乎借遍了认识的同学,一万两万的,三千四千的,有零有整。
此后的半个月,张先生都活在提心吊胆的焦虑中,隔个几天就要打个电话催一下,零零散散要回了不到两万。快到借呗还款期,张先生继续催要剩下的钱,接电话的,却是交警。心想,是不是路上违规被拘了,要张先生去领他。可事情往往不会如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
他是出车祸了,现在人在医院,需要联系他的家人。张先生忙问了一句“人,怎么样?”“挺严重的,你是他家属吗?不是,赶紧联系家属吧。”交警如是说。我承认,我当时祝福他快点好起来,是有私心的,是希望他好起来赶快还钱,毕竟我们也不富裕。张先生也是实诚,借钱来借给别人周转,自己平时省吃省花的,现在急的团团转。
一个小时内,便得知,张先生的那位小学同学,去了。当时给我心灵重重一击,他才28岁啊,一条从未谋面的鲜活的生命啊,就这样没了。“是生活,压垮了他。”,这是我当时得出的结论。张先生在讨债的过程中本已经对这位同学失去了信任,但此刻,他原谅他了。剩下的钱,他不要了,也深知要不回了,就姑且当是给同学妻女的赞助费吧,也算是给这个破碎家庭的一个小小安慰,即使微不足道。
张先生自己忍气吞声,挨了一闷棍,还担心我不高兴,转过头来安慰我:还是那句话,钱没了,还可以再赚,人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向来觉得钱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可做金钱的奴隶。此事翻篇,之后,我们谁也没有再提。
这么多血淋淋的例子,无非就是想告诉我们,别再任性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了,当下盛世,有什么值得把命搭上的呢?
世事无常,愿我们都吃好睡好锻炼好,健健康康,平安喜乐。
写于2019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