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进行低效率的学习吗?
最近看了一篇“你会进行低效率的学习吗”有些观点感同身受,有些观点却不敢苟同。在此写下我的思考与想法:
1.无论多么低的效率,总比没做要好的多。
当然,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时候是无法高效率的做任何事。栗子中在拥挤的地铁上/排打饭中/与女朋友逛街时候等等这些时间积累是大量的,我们本可以好好利用这些闲碎的时间去背几个单词,记几个法条,总是可能低效率总比没做得好,对吧?
而我觉得这看似很正能量爆棚的一段话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不是那么起作用。
比如在拥挤嘈杂的地铁上你尝试拿出一本书来阅读,还没拿出来自己已经东倒西歪或者淹没在人海;又比如在排队打饭期间你背起几个英语单词,一旁的伙伴们瞥眼看着你好不清高;在等女友试衣间时候看几个法条,短短三分钟一心要记忆法条一边要注意女友出来,一心二用本来就是效率低下,这样的效率接近于零,我们还有要这样做的必要吗?若效率且可以不论,其成本代价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在嘈杂拥挤的环境(地铁上)你要学习,你要承担被偷的或错过站的风险;在等女友期间被单词,你可能要面对一心两用为借口而产生一次争吵的结果等等。
所以我认为长辈们常说的那句老话: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认真学,在什么场合就做什么事,万万不可颠倒了主次。在地铁上我可以听一首舒适的音乐放松一天的疲惫,注意着站台同时也提防扒手;在等女友试衣期间我可以琢磨下一刻她变成什么模样
我是不是该用完美无瑕来形容她~
我们总该切记切记,不要在矮子中挑高个子,而是要在高个子中选巨人。
2.放弃对仪式的依赖。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阅读。我们都知道阅读的最舒适的环境是 “安静+桌子+纸质书”,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阅读就是效率低下,不如不读。其中的例子不胜其多,常常会有人对自己发誓从下个学期开始好好学习不再打电脑游戏;在她/他生日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对她/他表白。
这种对仪式的依赖感,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的。
不如不读的那一类人真的就这样错过了大量美好时光去阅读,因为他认为最爱的阅读要在有“安静,桌子,纸质书”的完美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发誓下学期好好学习的那个人因为这学期没有认真而挂科,把负能量带到了第二个学期 而曾经的誓言自然是不了了之;生辰之日表白的那哥们哭瞎在厕所,因为她的女神已经在他不知不觉的某时某刻早就被某个学长或者学弟撩走了。你还在幻想着对仪式依赖感吗?
不如一句话:上去就是干!
就拿我自己来说,过年的环境如何,当然是欢喜热闹,今天招待客人明天还要走亲戚,说白了无非就是嘈嘈杂杂难以学习的环境。“过完年再认真阅读吧”大多数人这样想,真是吗?我尝试着放下纸质书,掏出手机点开电子书,嘈杂环境下时常被干扰,但这并没有停止我对阅读的喜爱。总之,一个年下来断断续续也读了两三本电子书籍,虽然也许效率不高,可还是那几句话————总比闲着强。
我是十分认同的。
3.关于“时间管理”
文中提及到了一个“四象法则”,分别是“重要又紧急的事” ,“重要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 “不紧急也不重要”。
这个方法在李向来老师《把时间当成朋友》也有所提及。显而易见,我们很明确的先会做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其次是把“不重要也不紧急”放在一天的最后,甚至可以给予它拖拉的权利。做好这个分类后,一天的事情会向井然有序方向靠齐,这就是效率的方法,先分类再执行,诠释古话‘磨刀不负砍柴功’,不亦乐乎?
以上,
是不会迷路的超级路痴对原文的浅薄的分析与思考。
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