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水浒传》,对富豪大户卢俊义的死,除了唏嘘并不感到意外。
不知人亦不自知的人,往往注定不得善终,如同他被抓到梁中书府,吃打不过准备认罪时仰天长叹时说出的那句话:“是我命中合当横死,我今屈招了罢!”
估且权当是命。遗憾的是,他在应该明白的时候不明白,应该清醒的时候不清醒,如果缺少“落花流水春去也”的下场作结局,还真是太对不起这个命!
而成为卢俊义命运摆渡人的,是两个小人物。从某种程度上,都是出卖他的人。
第一个是哪位法号叫大圆的和尚,出卖的是卢俊义的信息。他原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部,宋仁宗时为陪都)龙华寺僧人,游方来到了济宁。出家人一般不问世事。但宋朝的和尚较之前朝又有所不同。
追根溯源,“和尚”一词是从梵文衍化而来,它的意思是“师”。本是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担起这个称呼,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所以,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以来,佛教教义多有变化,但修行远道、超凡脱俗是世人普遍对僧人的评价。
而随着发韧于唐朝中期的禅宗的发展,世俗化的趋势逐渐强化,加上宋朝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扶植的政策,促进了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那时的和尚比较潇洒自由,并非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他们可以结婚生娃,可以像佛印那样与大学士苏东坡吟诗作赋,也可以四处做道场挣点外快。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和尚出现的时机非常巧妙。当时,梁山泊原首领晁盖带兵攻打曾头市,身中一箭后毒发而亡(晁盖之死,颇多疑点),宋江被推举为临时头领,立即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后,正商量为晁盖超度完毕报仇之事,便请到了这和尚。
茶余饭后闲聊,谈到北方风土人情,也怪和尚是个不安生的主,多嘴直接举荐了卢俊义。从梁山泊彼时的处境看,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打通了宋江、吴用两人脑中的任、督二脉。
此时的卢俊义已经躺枪,却还埋在鼓里,等待成为别人精心捕获的猎物。为什么选中了他?套用一下电影《天下无贼》里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 ”卢俊义被翻牌,正因为是有用之才。有人分析过,卢俊义的名声很大,在他的家乡甚至整个宋朝都很出名。
要知道,在古代名声就是铁饭碗,一个人要是出了名,那就会得到很多人的赏识,本身就是号召力,宋江急需要这样的人来为一个非法团伙做宣传,提升自己的形象。另外,卢俊义财产丰富,巨有钱。他外号叫做卢员外,这是那些富商、家产丰厚人的专用名称。而梁山泊最需要的就是金钱和财物来招兵买马、扩充地盘。再有,卢俊义最擅长的兵器就是棍棒,既能用于日常娱乐,还能在战场上杀敌,可谓是真功夫,其超群的武功在山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些实打实的硬件,强烈吸引了宋江、吴用带着渴望的目光。
当然,即使没有卢俊义,宋江、吴用也会考虑替换人选,并且采取必要的手段把他逼上梁山泊,如假扮秦明去青州城杀人放火,借慕容知府的手杀掉他一家老小,断了其归路;派李奎杀死小衙内,使朱仝走投无路;安排时迁盗取祖传雁瓴甲,诱骗徐宁入伙等等。只不过,和尚在恰当的时间说了句恰当的话,埋下了吴用智赚玉麒麟、功成名就遇害身死的伏笔。
第二个是卢俊义里外家私都管的都管李固,他出卖的是主人的气节。
气节这个词,有时候可以当作名声用。
卢俊义是李固的救命恩人。某年隆冬时节,穷困潦倒来北京投靠亲朋未遂,李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将死的时候倒在了卢家的门前,被卢俊义仗义救起,养在家里。后来看他勤奋谨慎--大多数寄食在别人家里,都是这种表现--又能写能算的,就让他开始管理家中的事务,最后当上管理家中五十多个奴仆的小头目。依据常理推断,他应该对卢俊义感恩戴德、肝脑涂地。
事实证明,卢俊义不过重演了一遍中国版农夫和蛇的故事。
吴用扮成算命先生带着李奎假装的哑道童,用花言巧语吓唬住了卢俊义,并成功将四句藏头反诗作为卦歌写于墙壁上后,方寸大乱的卢俊义翌日即安排启程去避难。此时,被命令陪同的李固先是劝主人不要听算卦的瞎扯,呆在家里不要怕什么。待到燕青第一次点拨,说可能是梁山泊的歹人,假装阴阳先生来煽惑,要赚主人那里落草,反被卢俊义奚落;卢娘子贾氏温言劝丈夫只要在家高居静坐被驳斥后,又推说有脚气走不了远路,公开要撂挑子。他的想法被威吓否决,忍气吞声应承下来,出发前晚又被卢俊义提前派出城去踩点,此时“娘子看了车仗,流泪而去”。
种种不正常的迹象,表明李固和贾氏早有奸情,那般言行举止的共同潜台词是:但愿算命先生说的准,留在家里一死,万贯家财都归我们两位相好的!李固还有另外一个小心眼:主人不在,可多些时日与贾氏鬼混。剧情是不是瞅着熟悉?有点类似影星某强、其妻某蓉与经纪人的关系。只是最大的受害人卢俊义懵懂无知,稀里糊涂戴了顶绿帽子。
其实中国男人,为达到目的非常能忍耐。韩信志存千里,甘受胯下之辱而不怒,最终受封淮阴侯;司马懿瞄准天下,装疯卖傻吃泻药不停排便蒙骗了曹爽,笑到了最后实现三国一统;邓通为表忠心、维持恩宠地位,主动替汉文帝吸疮舔痔,忍常人所不能忍,富极一方,自家都有铜山可以铸造钱币。
但通常不能忍受自己女人的背叛。像后梁皇帝朱温的儿子们,出于满足荒淫欲望、争宠夺储的动机,自愿让老婆去与老子通奸的变态,毕竟不多。
故而,以正统自居的卢俊义,被宋江夸赞长得帅、出身好、武艺高的卢俊义,结实结实被打了一记耳光。
道德底裤戳破了,通过缝缝补补,或者换个新的马甲,还可以遮羞,信义的被葬送却是致命的。
李固,一颗宋江、吴用的棋子,只有完成对卢俊义摧毁的这一步,才能体现卒子的价值。
就在卢俊义听信吴用之言去避难,途中被以押的形式“请”上梁山泊,各头目轮流请客、实则变相拘禁的两个多月内,多次拒绝了拉他入伙的请求。落草为寇,显然不符合他的主流理想。
在府里未出发前,卢俊义压根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视他们如草芥,还打算捉他们显名于天下;被拦截过程中,他先后与李奎、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朱仝、雷横奋战时,口中犹以“这厮”“草贼”相招呼;及至在山上与众人把酒言欢,始终警惕地守着底线,宋江谦让塞主之位,他以“小可身无罪累,颇有些家私。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宁死实难听从”推辞掉了,实质反映的是他忠君的自陈心态、不同流合污的自洁心态,还有生怕驾驭不了局面的自保心态。
可惜,卢俊义最大的错误在于:以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水准推己及人。
所有的挣扎,被李固一拳击中了命门。
李固提前下山,听到和传出的话,是吴用教的,并利用了早早布下的局:反诗。
芦花丛里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返回城里的李固,本就心怀鬼胎,与相好的贾氏说卢俊义归顺了梁山泊,坐了第二把交椅。原书中没有说谁告的官,想必是两个人高高兴兴去的,当夜就皇而堂之地住在一起了。
而从梁山泊下来,兴冲冲奔家的卢俊义,对第二次对他提出警告的燕青,不仅不相信,还要诬他作奸。无奈之下,燕青也顾不得员外的面皮,说他平时只知道舞枪弄棒,冷落了女人,李固便乘虚而入,早已经两情相悦,如今设下个圈套,专等不长眼的自投罗网。
从整部书的前后衔接看,卢俊义不是一个大老粗,文字游戏似的藏头诗,逃不过他的眼睛,可能过于关注个人的生死,忽略了压上来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后的发展轨迹,基本按照吴用设计的程序:进了大牢、发配、攻陷大名府救人、上梁山泊入伙,卢俊义彻底走向了为大宋守节的反面。
梁山泊首秀捉了史文恭,卢俊义替托塔天王晁盖报了仇,出于前文提到的自保心理,加之骨子里仍不愿与朝廷为敌,这次难得聪明一回,再次强烈推辞坐第一把交椅。可是打败并活捉了高太尉后,却又犯了昏聩。听着高太尉筵宴上醉酒疏狂放荡,夸口相扑天下无双的话,他保持不了淡定,挑起燕青与之搏斗。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出现两人赤裸上身摔跤,高太尉被撷翻在地褥上半晌起来的滑稽场面。论身份,燕青是卢俊义的心腹,让他出面实际是想发泄并平复自己内心的不满。可叹他又忘记了,高太尉本就发迹于市井无赖,当众出丑能不记在心上、伺机扳平,就不叫小人、不称奸臣了!
果然,梁山泊被招安南征北战灭了方腊起义军后,报复来了。当时,卢俊义还有机会避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可怜燕青苦口婆心相劝,被他以“百战幸存、衣锦还乡;莫有私心、上不负我”怼回,眼里只剩下功名利禄。
李宗盛的歌曲《鬼迷心窍》,虽然给女人听了,换个对象有些道理机同样成立。后虽加授武功大夫、出任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奈何高俅、杨戬真心构陷,借宋徽宗的御膳下了水银,自诩一生英明神武的卢俊义,酒骑马不得,走水路酒醉立于船头消遣,水银坠入腰胯并骨髓里去,失脚落于淮水深处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