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美育能给孩子补充心灵的营养,是很重要的事,应该马上去做。
(放网络图)
引言:
当下,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如英语、语文学科类;但作者认为,“感知力”的教育可以说是获得学习能力的基础。
在做音乐专栏作家的近十年中,作者采访了数百位活跃在一线的专业演奏家、作曲家以及中小学音乐老师,因此得出以下结论:想在某个领域做到遥遥领先,至关重要的是基本功之外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来源于敏锐的五感以及久经磨砺的对美的感知力。
想要让孩子获得美的感知力,轻松、持久也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日常习惯,为他创造好的氛围,感知力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本书通过十一章内容介绍了多种培养美感好习惯的方法,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选择;这些习惯只要不停重复、日积月累、改变就会显而易见。
十岁之前,是为孩子的五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而且在十几岁时,孩子们有着成年后无法比拟的旺盛的吸收能力,就算在此之前只养成了一个激发感知力的习惯,日后也一定会有成果。
书评:
审美是最大的软实力。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拯救不了。”
吴冠中先生说:“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蒋勋先生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生活。”
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背后是情感。
(放视频)
互动:
在你的育儿经验中,有哪些是美感教育?
我来打个样:
我儿子快六岁了,从出生起便由我全职带他。
关于美感的教育,我有以下方面的涉猎:
每日绘本阅读、一起选购鲜花和多肉、保持家里尤其儿童房整洁、家里多种颜料备足随时乱画、领略不同的风情地貌、保证每个节日的仪式感、每日穿搭也让他学会了“搭配”…
要学好穿搭,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所以2024年我会在艺术看展、看演出等方面多多投入;当然,也会多带孩子去看。
美感无法轻易获得,需要经年累月的培养。
一 改变家中的景致
金句:建立“感官抽屉是很好的锤炼感知力的方法。
美感好习惯清单图片
书中内容拓展:
对于在育儿过程中强忍着内心压力的妈妈来说,花可是十分重要的心灵养分,就像是一枚精神上的镇静剂。
(“感官抽屉”,简单来说就是感知和记忆的仓库。想要拥有收集了不同花朵质感和香味的感官抽屉,要靠更多的细心观察。)
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人类的祖先曾经生活在树上,所以绿色会让我们感到安宁,这是一种本能。
(房子确实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人工的空间,想要把它变得更有人情味儿,有很多方法。与其用价格高昂的软装来装饰,不如让他在色彩和质感上更接近自然。)
画可以扩展房间的视觉空间。
博物馆用莫奈的《睡莲》装饰房间;一走入这个房间,就仿佛被睡莲包围着,呼吸的空气都仿佛带着不同的香气和湿润的感觉,有一种很奇妙的感受留存在心里。
让孩子们用心摆好玄关的鞋子,这些细小但关键的事物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和观能力得到锻炼。
(将鞋子摆放整齐这个整理动作,不仅能安抚精神,而且能使人确定自己的注意力处在启动状态。)
互动:
你多久买一次鲜花?可以分享你家的一幅画吗?(如果没有,作者说:“把日历装裱起来做装饰也是一种方法”,比如花园日历)
我来抢答:(拍照)
我家餐桌上有一个花瓶,玄关处也有一个。
我时不时和儿子一起去家门口的大蔡鲜花选购,但并没有保证家里每天都有鲜花,这一点接下来要修正了。
每逢节日时,我一般都会买和节日气氛契合的花,如万圣节时买了橘色花花(上花图);
关于挂画,我和老公喜欢在旅游途中购买有眼缘的挂画,比如这幅是在新疆,一名维吾尔族的聋哑姑娘画的(上画图)
我对它的理解是:蓝色代表梦想,这扇开启的小门里就是通往梦想的路;只要勇敢走进、不回头,便能到达那片圣地。
二、彩色心情
金句:“你看,夕阳真美。”
大自然就是一个宝藏。
很多孩子是在大人的引导下,听到大人说:“咦,看呀”之后才开始注意某些事物的。
孩子为什么画画?是因为自由地表现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是件有趣的事。就算弄脏手,洗一下不就行了啊。当然,要养成画完让孩子和大人一起收拾画材的好习惯。
蜡笔不能混色、彩铅不易显色,但油画棒和色粉笔可以。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用颜料调出自己脑海中的颜色;不能漫无目的地过度混合。
互动:(拍照)
你知道自己孩子的色彩喜好吗?孩子的画笔或颜料准备了多少种颜色?
答:我儿子目前比较喜欢蓝色。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立马下单了60色的色粉笔,之前的颜料和画笔都是24色。
我和儿子喜欢一起玩颜料,搞创作;他喜欢大手一挥乱画一通,我会安静地琢磨一张画纸,这个过程真地好治愈。
三、培养乐感
儿歌图和音乐会视频
金句:多唱不同种类的歌曲、多打拍子。
大部分唱歌走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小时候没有听过妈妈的歌声。
经常和孩子唱歌,可以丰盈孩子的心灵,这是培养乐感的重要方法,可以预防孩子唱歌走调。
如果想要利用音乐节目培养孩子的乐感,就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并跟唱歌曲。如果只是让孩子一个人看电视,就很难有作用。
互动:还记得你给孩子唱的第一首儿歌是什么?
答:
我不记得了。
但儿子有印象的一首儿歌是我给他唱《You are my Sunshine》,这是唯一一首我把他唱哭的儿歌。那时候,他只有两岁左右,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的力量。
金句:真正的好音乐,可以跨越年齡的界限。
古典乐是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乐的基础。古典乐也可以跟着节奏哼起来,讲绘本时也可以配上“当当当”“锵锵锵”的节奏音。
父母和孩子不仅可以听一些面向孩子的音乐,也可以积极筹划,创造机会一起欣赏一些面向大人的音乐。真正的好音乐,可以跨越年龄的界限。
孩子和乐在其中的妈妈一起听音乐,这种快乐也会互相感染。
汽车是一个密闭空间,把音量调大之后会产生类似于音乐现场的效果,试一次就会爱上。
很多所谓的“音盲”,是因为自己的音域窄,很难唱出高音,所以才会走调的。告诉孩子转音的正确方法,多加练习假声。
互动:
你有带孩子参加音乐会的打算或经历吗?
答:
我带儿子参加过几次儿童音乐会和音乐舞台剧,现场都是很快乐的氛围。
接下来,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音乐的熏陶,当然继续接触音乐会。
四、品味质感
金句:五感只是传感器,他们的核心是心灵。
用五感来体味周遭生活,比只用视觉得到的感受更深刻。
只有在演奏会现场或是自己演奏乐器时,我们才能通过真实的音乐感受到温度、湿度、空气乃至味道。
感受事物的质感必须能够灵活地调动五感。
想要了解质感,没有比沙坑、水更好的地方了。
互动:(拍照)
你家孩子有专属的餐具吗?
你喜欢什么样式的餐具?
答:
为了引起孩子的食欲,准备了不同的儿童餐具,有动物、汽车、不同颜色等。
我对选择餐具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同的心情对应不同的餐具,不同的菜系对应不同的餐具;餐具在颜色、款式、风格上都要有区分。
五、重视游戏
金句:尽量多陪孩子认真玩耍。
提高感知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全神贯注地投入一件事情。但前提是这样的投入必须是自愿的。
什么才是孩子可以全神贯注去做的事呢?游戏。
敲打物体,并对所发出的声音感兴趣,这就是音乐的起点。
“餐桌鼓手”虽然不值得宣扬,但如果和孩子一起尽兴地敲打一番,相信孩子很快就会收回心思好好吃饭。
可以购买打击乐器或者DIY乐器,都是很好玩的声音游戏。
孩子在幼儿时期听到的音阶就像被纸吸收的水一样,会被大脑全然吸收,成为音感的基础。所以选择品牌乐器厂家的产品更让人安心。真正的乐器可以长时间使用和把玩,性价比太高了。
儿歌是孩子音乐启蒙、语言启蒙的绝佳载体。可以跟着儿歌摇摆身体;不唱儿歌就让孩子学卡通歌曲,这样的顺序本来就不对。
互动:
你平时喜欢和孩子玩什么游戏?
你小时候玩过什么好玩的游戏?
答:
不忙的时候,我和儿子会玩很多游戏:用颜料画画、用羽毛球拍打气球、智力玩具比赛、木头人、石头剪刀布、打打闹闹…
80后的我,小时候玩跳绳、丢沙包、翻绳、泥巴、蚂蚁、爬树…最近买的沙包到了,和家里人一起陪儿子玩地不亦乐乎。
六、漂亮妈妈培养美好孩子
金句: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内心世界的呈现。
为了打磨孩子的心灵,妈妈也要懂得取悦自己,不断让自己的内心焕发新的活力。
孩子在一年365天中与妈妈相处的时间最长,妈妈的形象对孩子品味的影响不可小觑。
发型具有改变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力量。
“赞美不足”会侵蚀自尊心,渐渐地会让妈妈说不出夸奖孩子的话语。
只是一味输出,终有一天会思路枯竭。
互动:
你有什么取悦自己的方式吗?
答:
每日穿搭,让我精神百倍;
沉浸阅读,不断提升认知;
旅游、喝茶、看电影、社交…
让自己保持忙碌,劳逸结合,结果是:没有闲工夫去怨天尤人。
七、 制作“感官抽屉”
金句:把制作“感官抽屉”当成作业并踏实完成。
“某人很有品味”,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品味就是判断力和表现力,其实根源是感知力。
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地方,一定能让他们增添此前没有的“感官抽屉”。
我们的注意力、偏好、兴趣都是有限的,要深入探究每一个领域终归是不可能的。不如从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开始深入探究,一旦深入到某种程度,就可以触类旁通,增长更多知识。
多去探访同一个地方,不断加深孩子的记忆,也是培养感知力的好方法。
互动:
你会通过哪些方式帮孩子建立或增加“感官抽屉”?
答:
看绘本、看电影、看演出、看不同的旅途风景,以及孩子平日的衣服搭配;
听故事,但音乐这一块我需要多提供环境;
我之后要用不同的蜡烛香薰营造家居氛围;
还有些活动是综合的,比如木工、科学实验兴趣班,他很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和感受。
八、打造魅力光环
金句:最好能打造出一种毫不矫饰的存在感。
光环就是你从一个人的“姿势”“目光”“说话方式”等方面感受到的“这个人比我强”的威仪感。
妈妈的状态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孩子会小心翼翼地观察妈妈的神色。
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完美地展现出一个人的品味?可以先从别致的衣服搭配与精湛的化妆技巧两方面着手。但是,在展现这些外在形象之前,最好能打造出一种毫不矫饰的存在感。
如果想要姿态和眼神都散发着光芒,最好从早上醒来开始就保持精力充沛。
如果养成了保持良好姿态的习惯,姿态不正确事反而会觉得难受。所以,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也是修炼气质的过程。
父母首先应该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并且时常提醒孩子。
读绘本时用声音演绎故事的起伏和张力,真是妙趣横生。
客观地看待自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要从观察他人的行为开始,为反观自己打好基础。这种判断能力越敏锐,越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存在感更强、更耀眼的人。
互动:
你喜欢的“光环”偶像是谁?
你喜欢他/她的哪方面,如形象、眼神、身姿、声线?
答:
我几乎不追星,如果从姿势、目光、说话方式以及形象等方面综合考量,我能想到的就是恩荻老师了。
挺拔优雅的身姿、坚定自信的眼神、娓娓动听的谈吐,就是一种由内而外、毫不矫饰的存在感。
九、绝口不提“没有钱”
金句:所谓美感,就是观察力、判断力,也是一种平衡感。
一切事物都存在一种平衡,如果不协调,就算是最好的房间和最贵的家具,优点都只能被埋没。
“没有钱就培养不出好的美感”只是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已。
应该在家中装饰艺术家的原作,就算是没有名气的画家的作品也好。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欣赏到只有原作才具备的考究的色彩与肌理。
互动:
面对超预算的心仪单品,你会选择狠心入手吗?或者选择高仿满足当下的需求?
答:
最近在装修,心仪的家具价格有高有低;对于价格高昂的单品,的确很纠结,或放弃或替换,但我终究不想入手高仿品作为替代,似乎有种想尊重原创的情结。
金句:尝试用别的理由
在面对孩子们这也想买、那也想买的任性行为时,“没有钱,所以不行”这样的回应却看似简单,但久而久之,连孩子再正常不过的欲望都可能被扼杀。
尝试用别的理由,或许会产生更加有趣的点子。毕竟,不断付出努力才能发展一个人的创造力。
互动:
孩子的消费需求会让你苦恼吗?
你有好的沟通方式可以分享吗?
答:
我会因为儿子买玩具的购买需求苦恼,因为去散步、逛街、旅游、节日…玩具多多益善。
我会告诉他一次买一个,或者钱要用在不同的地方如零食、上课、旅游等,不可能要买多少都可以。但我一直让他践行: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
我似乎在期待他主动不要玩具的那一天,那就等他慢慢长大吧。
十、善用嫉妒心
金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也许嫉妒心和竞争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种情绪的产生,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不遗余力地付出努力,提升自己。
遇事不纠结,立即转换思路,从能去做到的事情前开始注意攻克。
育儿也是如此,无谓的比较只会让人心神不定,实在没有必要。
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来安慰自己,从而轻松不少。当然,也可以用时间的力量来拓宽视野。
互动:
你会因为孩子的哪方面焦虑呢?
答:
我的育儿焦虑就来自于和别的宝宝比较,睡觉天使宝宝、吃饭天使宝宝、听话天使宝宝…
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我儿子怎么会这样?”
我开始接触育儿书籍寻找同盟者、听医生淡定地说体检结果挺好、上幼儿园健康快乐,我也有了自己的热爱,自然而然焦虑大大下降。
金句:“快乐竞争”具有重大的意义。
“快乐竞争”,把心理对手设置成自己,而不是别人。
除非孩子具有超越常人的才能,否则,最好还是把音乐作为一种兴趣、不参与竞争。
总是想着竞争,容易让人以一种“希望被人称赞”的状态来演奏,心情会通过音乐传递出来,听的人也会觉得无趣。
孩子把“成为第一”当成目标是一件危险的事。一旦孩子认为“超过所有人,在竞争中赢得胜利”是自己的使命,那么他在遭受失败时,往往很难走出来。
想让孩子深入学习某种才艺,最好先让孩子多接触各方面的内容,体验更多的可能性。
就算走上了专业道路,也只是将此作为提高人生品质的一种途径,全情投入。
互动:
你的孩子在学什么才艺吗?
你对孩子学才艺的期待是什么?
答:
我儿子的所有兴趣班中,应该画画算才艺分类。
是他自己选择了画画,每周一次很乐意去,就像他选择了科学实验、木工、磁力片、游泳这些课后班。
他喜欢是第一位,因为没有什么明显的天赋可言;我比较随意。
金句:尽量使用“精彩”或“巧妙”等具体词汇。
妈妈要避免在和孩子说话时使用“好”或“不好”这样的形容词。
认为“自己不够好”,孩子就容易落入“不好-不行-难为情-不做”的陷阱中,难以自拔。
而知道“自己也许在这件事上做得不够好,但是自己还有其他优点”,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互动:
你平时夸孩子最常用的词是什么?
你认为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或者敷衍吗?
答:
在育儿书的指导下,我尽量描述客观事实来表扬,避免只说“你真棒”“太厉害”这些词语。
比如孩子的画作,我会夸他“你画的这只狗狗看起来好开心啊”“哇,这只乌龟有三个头呢,想象力真不错”…
往往我儿子会露出开心且得意的小表情,他能感受到我的真诚。
十一、保持平静的心情
金句:借助艺术的力量给自己一点自由的时间
无论怎样向孩子反复强调“要集中精神”,恐怕效果都不好。但如果发生了有趣的事,使他们精神放松,他们反而能自然而然地集中精神。
家里用的东西是不是高级或新品都没关系,只要自己喜欢,生活在其中就很幸福。
不吝啬鼓掌,鼓掌的意义可以是对精彩表现的赞赏,也可以是对全力以赴者的敬意。
以换位思考为前提来沟通,尽量不说“不行”,而是给予鼓励。
不管心情怎样,在任何时候都能用精力充沛的声音和大家齐声喊出“耶耶喔”是一个积极的行为习惯。
虽然为孩子做好储蓄和保险这些准备十分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让孩子的心灵汲取丰沛的滋养。
在每天的生活中慢慢丰富“感官抽屉”,心里的安全地带就回随之越来越宽阔。心里的避难场所越安全,越能孕育出克服严酷现实的勇气。
互动:
你自己喜欢哪种艺术?有感受到艺术的滋养吗?
答:
我小时候喜欢乐器,但家里经济不好,所以什么都没有学过。
进入花园后,因为穿搭开始接触各种美丽的艺术元素,画展、电影、颜料、音乐等等。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快乐地进行着;现在的我我不怕孤独,因为一个人的时候,有太多想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