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两天想把钢琴曲“茉莉花”捡起来,这首曲子是一年前学的,当初学习的时候就没弹熟练过,一个是因为对于当时自己的水平来说有点难,一个是接下来有新曲子的练习,也就选择性淡忘了。
想捡起这首曲子是因为喜欢,以前学的早已还给老师了,重新来吧!右手旋律部分上手还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是左手和弦,看似简单但都比较相似,总是容易弹混,每次合手的时候就容易出错。
其实每次弹新曲子都容易犯的错误,是急于上手,赶紧弹出旋律。这就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视谱唱谱是最重要的,一首曲子能在心中形成完整的旋律,弹起来才顺手,不容易出错,而每次仅仅靠手指肌肉记忆,时间久了,就会遗忘,手指只是在找大概琴键位置,时间久了就会记忆模糊。
明明已知问题原因所在,还是急于上手,究其原因在于想尽快将一首曲子旋律弹出来,感受能弹下来的成就感。事实上,出错率让你感受到的只能说是把谱子弹出来,而不是弹曲子。
正如古人说的欲速则不达,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这也说的这个道理:
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
真是越着急,越会错,生活如此,弹琴亦是如此。
急于将一首曲子弹会,反而会这里那里出错,此刻越是反复弹,越是弹不好,错的部分依然存在。这样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重复错误的无意义的练习上,而且受挫情绪体验会想放弃,这可能就是当初为何这首曲子选择淡忘了。
错误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发现刚开始学新曲子的时候,视谱唱谱专注度还是很高的,每次回课除了不熟练,几乎没有错误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手指形成肌肉记忆。
大家知道人的大脑天生是会遗忘的,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当初不太熟练的部分就开始模糊,就会出错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要慢下来,慢弹就不会下意识的把错的部分带过去,把每个出错点看仔细,记住谱子,慢一点,慢一点,注意每个指尖落入键盘的位置,多练习几遍,简单的动作重复多次就不简单了,当熟练后再来弹,曲子出错的机率就小了一些,再慢一些,尽量不出错,当整个曲子不再中断就离熟练不远了。
练习钢琴果然让我领悟生活中很多哲理,你越想急于做成某事,越要需要慢下来,着急会让人慌乱,更容易出错,你若慢下来,思维是连续的,在慢中会显得更沉稳。这样做成事的速度,反而比忙中出错更快。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当你觉得慌乱了,还得沉下心来,如弹琴一般,回到最初慢慢练习,不急于成就一首曲子,让基础扎实,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