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万利利的提问,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好几天,今天回复一下。
问题:
那如果高度,广度,宽度感觉有限,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条件的可能”,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辅助思考呢?
先说几个案例:
(一)连锁面馆
在《天幕红尘》一书中,有一个“条件的可能”的案例。
老九从父辈就开始开面馆,自己现在正在经营一家面馆,特点是有自家祖传的卤汁,以及配合手感面,口碑非常好。老九,曾经想多开几家,扩大规模。新开面馆就涉及到招聘厨师,规范工艺等,尽可能做出稳定的味道。可是,有些厨师干了一段就走了,好不容易找来的新厨师,手艺又不稳定,可以说在管理上费劲了心思。
后来这本书的男主人公,支了招,也就是要思考"条件的可能“。开设多家分店,招到厨师,培养出不错的手艺,还希望稳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放弃了不易扩大规模的手擀面,而是用机器压制面条(这本书是20多年前写的)。然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原料基地,调制卤汁,将调好的卤汁定期运送到每个分店。
这样,每个分店招聘普通一点的厨师(或者服务员)就可以了,只要按照要求,把面煮几分钟,然后把订量的卤汁浇上去,就可以了。这样,确保了质量的稳定,也降低了招聘成本,降低了管理难度,也容易扩大经营规模。
这个案例里,想招聘大量厨师,让他们做出符合要求的手擀面、卤汁,还要求他们稳定,这是"条件不可能”的。 后面,将手擀麺换做机器压制面条,以及统一配置卤汁,定期配送,每个分店招聘员工要求又不高,这将开连锁店,变成了可能,也就是“条件的可能”。
(二)医疗馆(养生馆)
我看到一个朋友,在他当地开了一家医疗馆,主要是通过一些膏药来帮助患者环节关节、腰背疼痛等。
他在一个普通的地段,租了一个铺面,做了不错的装修,里面的也摆放了一些雅致的家具。我也看到他拍的照片,他也进了不少货。
我看到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不具备赚钱的“条件的可能”。
首先,他所在的城市,整体经济水平一般。此外,他的服务对象,通常是周边居民,而这显然受众有限。此外,如果他的膏药好,治疗几次,就不需要再治疗了,也不需要再付费了。如果他的膏药不好,治疗几次没效果,大家也不来了。
在条件不可能的情况下做生意,失败是大概率的。后来,这个铺面关掉了。
(三)无人健身房
我知道一家健身房,非常有意思。
首先,这家健身房,是24小时的。其次,是自助健身房,也就是健身房没有任何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你需要健身,刷卡进来,自己练,练完了离开就行。来健身房的人,都是附近周边的居民,一方面是比较稳定,另外也都很愿意维护健身房的卫生。
当然,健身房内,也安装了摄像头。
我大概评估了一下,这家健身房的利润并不高,但是不涉及到管理人员,不发工资,除了电费也没啥运营成本,赚钱反而成了可能。
(四)课程的封面
当时,我看到这个案例时,不由得想起了我做一些视频课程的经历。我以往做一门视频课程,总是想尽可能将自己所会讲出来,结果一门课七八个小时,不仅大家学起来累,我做起来也累,可能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完成一门课。
我希望做一个包含几十门甚至上百门优质课程平台的事情,条件是不可能的。
结合“条件的可能”,我就会做出规范,比如一门课18节,每节5分钟,一共1个半小时,挑选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内容去讲。我做起来快,大家学起来也快。做出一个优质课程平台,变成了“条件的可能”。
此外,我之前一直想要规范课程的封面。我发现,如果我请设计师去帮我设计每门课程,每节课程的封面,所需费用、沟通成本都很高,所以我迟迟没有规范课程的封面。后来,我干脆自己设计了一套幻灯片模版,每门课程、每节课程,我只需要改一下文字,然后导出即可,结果这件事,变成了“条件的可能”。
“迎难而上”固然是一个好的品格,但是对于商业行为,更应该思考“条件的可能”。
------------结合前面的问题------------------
“那如果高度,广度,宽度感觉有限,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条件的可能’,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辅助思考呢?
我认为一个是借助他人,也就是多交流,说出自己的规划(模式),听旁观者的观点。
如果旁观者给出的反馈是消极的,那就要思考调整自己做事情的模式(结构、规划)。
参考一个思维框架:人、机、料、法、环。
(1)听旁观者的观点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找这个行业的人,或者干脆不太懂这个行业的人,听你说说,你具备哪些资源,你大体打算怎么做,你认为能赚多少钱?
如果对方大体一听,靠谱,大概率是条件的可能。
如果对方一听,朦朦胧胧,迷迷糊糊,大概率条件是不可能的。</p><p> </p><p>比如,前面提到的医疗馆案例,我相信,让十个人听了,七八个人都会对这个医疗馆是否能赚钱存在疑惑,大概率条件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无人健身房的案例,让十个人听了,大部人会觉得这个项目由于不需要人工,经营成本低,是至少能赚点小钱的。
(2)调整模式
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化,需要多看一些商业案例,多学习、多思考。
比如,大部分健身房都是有人管理,但可能那个老板看到了无人洗衣店、无人快递站的模式,于是想到无人健身房。
还有一种来源,就是剪裁以及放弃。
在前面的面馆案例,放弃了质量更高的手擀面,选择了机器压制的面条,也许在营销噱头上差了点,但是管理容易了,成本下来了。
再比如,我用幻灯片软件设置和制作课程封面,质量没有设计师的好,但是帮我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换句话说,有没有机会放弃掉10%的质量,但是节约50%的成本。
(3)人机料法环
人机料法环,代表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
对于前面提到的面馆案例,问题就出现在人员上。解决办法,就是用机器替代一部分人员(大厨)的工作,让机器配合普通的服务员、普通的厨师,实现了条件的可能。
前面提到的无人健身房,干脆,就是省掉了人员,降低了经营成本。 前面提到的医疗馆(养生馆),我认为一个是方法(理念),经营模式难以持久,顾客难以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持久消费,即使客单价再高,不能复购也不长久。另外一个问题是环境,社区类的医疗馆(养生馆),受众有限,规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