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了,很长一段时间,让我所读到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伊莎贝尔﹒阿连德
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为了阿米尔,阿米尔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在暗时光里,时间无声地拨动命运的转盘,这是一个时代的轮回,关乎承担与救赎。
少年时代,在那个阴暗的小巷里,阿米尔背叛了哈桑,从此再也不能面对哈桑的眼睛,就算逼走哈桑永不相见,就算逃亡异国远隔重洋,他也不能摆脱内心的谴责,日日备受煎熬。在得知妻子不能生育,自己将永远都不能拥有孩子时,他认为这是真主对他曾经罪孽的惩罚,是他罪有应得,可见他受苦之深。
直到中年,拉辛汗告诉他,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为了帮自己赎罪,回到了白沙瓦,在那里他得到了一个惊天秘密,然后回到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在塔利班的铁蹄下,阿米尔几乎是拼了性命,终于救回了哈桑的儿子,自己同父异母兄弟的儿子,索拉博。在承担自己早就应该承担的责任时,在为救回索拉博而被伤的体无完肤时,阿米尔多年来的心病终于痊愈了,他得到了救赎。
索拉博在战争的摧残下,痛失双亲,遭到惨无人道的性虐待,性格孤僻。在回美国的途中,他又不堪心理重负割腕自杀,自此成为一个不言不语的问题儿童。回到美国后,阿米尔始终都在努力让索拉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追。
终其一生,阿米尔都是追风筝的人,直到小说的结尾,他也没有停下追逐的脚步。彼时,阿米尔追的自己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哈桑的亏欠、对自己的救赎;此时,他追的是索拉博健康、快乐的童年,追的是千千万万阿富汗儿童的平安,是整个阿富汗国家的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友好相处,他为此一直在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本书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一定是对国家对故土充满了深沉的爱,拥有宏大的格局,拥有一份济世情怀,否则他也写不出如此荡气回肠的伟大作品。
不禁低头沉思,我们,做为中国当代的青少年,我们终其一生,追的又是什么呢?一份温饱的工作?一间避身的房子?一世安稳的生活?难道只是“上学→工作→成家→生娃→娃上学→娃工作→娃成家→娃生娃”的无限循环?
在中国,在和平的年代,生存下去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生活下去,如何更好、更有意义的生活下去?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当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也一定对这个社会、对我们的国家做出了一点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