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爸妈回老家三天了,午后和爸妈聊天时,看到爸爸状态好了许多。问爸爸头还晕吗?爸爸说到家了还晕什么?在家本来就没晕过。
果然是不习惯住城里。
年前接爸来城里的当天晚上,爸爸半夜就开始头晕,呕吐。想带爸爸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无奈他坚决不同意,也就放弃了。爸爸不去医院的理由是,十月份刚体检过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跑医院去干嘛?
我对爸爸的说法将信将疑,心里很是不安。但爸爸执意不去医院,我也只好抱着观察的心思伺机而动,好在爸爸那天之后再没有犯病,我也就没太放心上。当然爸爸之所以再没有犯病,我想可能跟吃了那人开来的药有关,也跟我们调整了爸爸的休息习惯有关。在农村时,爸爸习惯关紧门窗睡觉,偏巧进城的第一天爸爸沿袭了农村的习惯,将楼房所有的窗子关着,门当然也是锁上的睡觉,第二天就有了头晕的症状。而这次的症状是爸爸住城里房子的第二次了,结合之前医生曾说过是房间太严实缺氧所致。我因此推断城里房子不像农村自家盖的房子,房顶有漏气的地方,爸爸在农村看似门窗关上睡觉,但房间里一点不缺氧气,城里的房子太严实,如果关紧门窗的话,氧气根本进不来。而习惯睡觉时关紧门窗的爸爸,在城里继续坚持农村睡觉时关着门窗的习惯,以致于造成缺氧的情况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从那天后,我就刻意的半开了客厅,厨房的一个窗子对流透气,晚上也让爸爸开着卧室的门休息。经过改变策略,第二天爸爸的头晕症果然好多了。后来在爸爸住城里的日子,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是坚持每天开窗通风,除了做饭厨房门也不再关了。
爸爸这个房子最大的弊端是卫生间没有窗户,想要房间透气,又保证晚上睡觉保暖,只能是开客厅和厨房的窗子对流透气。这个灵感一方面来自医生的建议,另一方面来自二伯父在儿子家看孙子时得病的经验。二伯父在儿子家住着看孙子时,居住的卧室没有窗户,家里三代同堂,睡觉时门卧室门又不能开着,结果就有了和爸爸类似的情况,后来去了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后,医生得出的结论是缺氧症。从此二伯父再也没去过儿子家住了。爸爸认为他的情况和二伯父相似。只是爸爸在城里时大多时候都是房子里只有他和妈妈两人,自从发现头晕后就再也没关过卧室门睡觉。
就这件事,爸爸很幽默的跟我们讲过一个笑话。说曾经有个乞丐,在行乞过程中帮助过一个人,后来这个人做了大官,为了报恩接乞丐去和自己一起生活。结果住了两天乞丐就闹着要走,说在官府住不惯,晚上连行星都看不到。原来乞丐在行乞时,晚上都是住在别人家的房檐下,晚上眼一睁就能看到满天的行星。住到官府后晚上看不到行星,缺乏安全感,住的很是不习惯。
通过爸爸缺氧这件事,我也反思了很多。
首先冬天天气冷,家里暖气也不是太足,待在房子里会本能地关上所有的窗子保暖,这个习惯其实并不好,很容易造成房间内缺氧。
其次人年龄大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减弱,短期内很难适应新环境,从健康的角度而言,年岁大的人不利于频繁改变生活环境。
再次年岁越大对于氧气的感知力应该越明显吧!同样的环境里生活,妈妈没事,爸爸就受不了,我想是不是跟妈妈比爸爸小几岁有关,当然这也许跟妈妈喜欢宅家,爸爸喜欢户外环境应该不无关系吧!另一方面可能和爸妈身体本身的状态差异也应该有关吧!
最后通过这件事,让我开始质疑当初决定给爸妈在城里买房养老的举措。通过这件事我也想通了,如果爸妈城里实在住不惯,那就只有我退休后会农村照顾和陪伴他们了,毕竟现在交通方便,从家里到城里开车一个半小时,家里房子宽敞,消费也低,我和那人退休后工资正好也不高,很适合回农村养老。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距离能否如愿以偿地实现,还有待于静观其变。
这次爸爸进城除了头晕,腰腿也一直在疼。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爸爸年前办年货来回搬运累的,爸妈的说法是他们卧室的床不平整的缘故。就这个说法,我和爸妈反复谈论过,后来发现是爸爸睡觉的姿势的问题引起的。原来爸妈房间当时为了习惯农村生活的爸妈住,装修时模仿土炕做了榻榻米。爸爸习惯头放南边窗子一头睡,而我们其他的人都 认为头应该放在窗子对面的北边更舒服点。当然这个说法的理论基础应该是这个榻榻米做的北高南低,而爸爸的睡觉姿势等于是头低脚高,睡久了自然就会伤及腰部。好在调整姿势后,爸爸回家时腰疼的问题大有缓解了。
不管是在农村养老还是城里养老,年岁大了就追求个舒心,只要爸爸自己高兴我怎么都行。只可惜这样的想法在给爸爸买房的时候,我是根本想不到的。那时候认为父母辛苦了半辈子,老了在我跟前也方便照顾,在我的意识中城里在交通就医各方面都要比农村好点。房子买了十多年了,我也成长了很多,加上亲眼目睹了爸爸在城里的一些不痛快遭遇,我也能从这件事中开始反省了。
有些事不到一定年龄是体会不到的。这是爸爸常说的一句话。以前我不是太认可,这次后我算是完全认可了。很多事唯有经历过,才能有所体会。有人说世间没有感同身受,你没有别人的经历,就不要轻易评点别人的人生。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的形成都是有其根源可究的,有的来自先天的遗传,有的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有的来自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也有的来自自己的感悟,身边事物的影响等,经历不同,呈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不同。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缺陷也有其优势,认可和接纳别人,才能更看自己更清楚。很多事,很多人,不到最后不要盲目地下结论,世间的是是非非大多时候来自轻易放弃了对的,而莽撞的坚持了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