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是权利,就像生存是一利。
—— 毕淑敏
你或者你身边有没有人常常会陷入一种困境,无法对别人说“不”的困境。
下班时点,明明自己份内的工作已完成,忽然旁边的同事说有事,让你帮忙做完剩下的工作,内心千万个不愿意,嘴上却说:“好的,没问题,既然你有事就先走吧。”
朋友聚会一起吃饭,馋了好久的火锅,朋友却说我们去吃日本料理吧,不食生食的你心里咯噔了一下,还是笑盈盈地点头答应了。
工资刚到手,准备去剁手那个躺在购物车里很久了的包包,老同学一通电话哭穷,明知Ta在装可怜,自己也不富裕,却架不住人家开了口,心中想说“不”,出口却成了:“你先拿去用吧,手头宽裕了再还我就好。”
不拒绝型人格又称为讨好型或圣母型人格,主要成因为儿时的需求常被拒绝得不到满足,被拒绝的痛苦体验铭记于心,以至于成人后的自己也无法让他人体会被拒绝的感受;或是缺爱,小时候总被父母责备,导致自己很自卑,很怕被抛弃,怕拒绝了别人会遭到谴责和孤立。
有求必应的你看似很合群,但答应了他人的你是带着不情愿不开心的情绪去完成请求的,且你的“烂好心”在别人眼里可能是笑柄,既纵容了他人又委屈了自己。
我们都不擅长做自己从来不做之事,踏出开始那一步总需要巨大的勇气,且童年时期的创伤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从现在起,学会对不合理不必要的请求说不,不做他人眼中的“软柿子”,尊重自己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