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满分五星)
和之前读的《远见》比起来更偏向内求索的一本职业规划工具书,书中有太多的测评工具,偶尔拿来作为自我剖析的参考是不错的选择。这本书还是更适合大学生阶段阅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规划能力的锻炼(职业规划实际上并不一定像书中案例那样从一而终),另一方面书中关于职业素养的内容比较有借鉴价值,可以让新生提前明白一些基本的知识。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规划职业生涯的三要素
本书中强调了要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关键的一步,而要做好规划就要关注好三个要素,时间长度、内职业目标和外职业目标,时间要从25年、1年、3个月逐步分解,不断比对目标实现和差距;内职业目标关注的是健康、知识、技能和经验,为的是保障自己持续走完整段路程;外职业目标关注职场环境中的交流、管理、可获得的资源。
这一切分析都是为了解决职业生涯的核心问题,我想要什么,我有什么,我该做什么?从时间上规划路线,让内外目标逐步收拢。
二、职业生涯的价值判断
职业生涯规划之后我们要定期对比自己的需求、状态和存在的机会,这需要我们有一套较为清晰的价值判断体系,这可以依照图表中的每个要素在我们心目中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但我们面临选择时,做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一个可供参考的结果。
价值判断是个随着规划不断调整的过程,年轻时我们可能看重潜力和成长,中年我们可能更看重薪资和资源,老年可能更看重成就和稳定,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三、一些反思
回顾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对未来有切实规划的人很少,一方面是人类的大脑在没有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对超过1年以上的规划实际是无感的,这限制了我们看待未来的长度;另一方面,长达25年的规划面对的变数实际上是非常多的,要做详细的倒退并不容易。
做不到这样超长的规划实际上也不用焦虑,人生需要的是更有信息密度的时间体验,而不是仅仅一个目标,书中也提到,以一个个小目标为导向的人最终取得大成就的比较少,但他们也都成为了有一番事业的专业人士,所以并不需要完全将生活卡死在某个框框里,把目标应该当作丈量自己的脚步的尺子,而不是限制自己的牢笼。
同时,我对进行自我测评是抱有谨慎态度的,如果你是个具有成长思维的人,这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比较偏向僵化思维,那么你最好小心测试,它会让你不自觉的给自己贴上标签,这会极大的限制自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