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我观察到的社会器乐培训的状况呈现出不进反退的状况。业余器乐培训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普遍下降,早已不存在那种上千学生的大规模学校,拥有数百学生的培训学校也屈指可数。在学生数量充足的时代,有不少培训学校都在探索器乐集体化教学的模式,以解决师资不足和扩大培养规模的问题,现在,依然坚持集体教学的培训机构已经少得可怜,绝大多数机构早已回归一对一上课的授课模式。
下面是两点比较明显的原因:
一、高考扩招带来的竞争下移。我上中学时,能考上大学就很不错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好好读完高中,甚至能够就业即可。大学开始扩招后,升学压力骤减,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兴起,社会业余器乐学习也走上了黄金时期。数年后,通过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藐视,反馈出一个信息,大学生多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以前只要是个大学生就能找到工作,现在大学生多了,就业门槛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反正用人单位有的的选择余地,不是好大学的毕业生,确实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低位。
家长们意识到,光是考上大学还不行,还得考个好大学,再不济也得考个普通大学的好专业。高考竞争的压力一点儿也没减少,反而逐步下移。以前是重视高中,高中好好学,争取考上大学。现在要考上好大学,首先要考上一所好高中,好高中的升学成绩单明显的具有优势。为了考上好高中,那初中就必须要拼了。再推下去,小学的学习就要好好抓,因为小学的学习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初中能否顺畅衔接。压力一步步下移,素质教育的话题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这个时代家长所认可的理念。
二、音乐专业考试政策改革所带来的负效应。以前音乐专业高考分为声乐专业、器乐专业和理论作曲专业,每个专业的考生都需要加试一项其他项目。比如考声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加试器乐或舞蹈;考器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加试声乐或舞蹈。准备参加音乐专业高考的学生就不能只学声乐或者只学器乐,学声乐的学习也需要学点儿乐器,学乐器的学生也需要学习歌唱。后来,考试政策调整了,不再要求加试。由于学器乐需要漫长的学习历程,短期突击根本没什么用,所以很多学生放弃的乐器学习。
以前家长让孩子从小学习乐器,是存在这样一些心态的:学点儿乐器,以后万一学习不好还能考音乐专业上大学,即使乐器学得不好,以后学声乐也需要加试器乐的。政策调整后,家长们发现,根本没必要从小学习乐器,先好好抓文化课学习,到高中再学唱歌考音乐专业也完全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