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去看了音乐剧《玛蒂尔达(matilda the musical)》,故事是简单的童话,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不是所有父母都一定会喜欢自己的孩子,比如玛蒂尔达的父母,他们头脑简单、势力刻薄,比起书籍更喜欢看电视;玛蒂尔达上学之后,学校的校长川奇布女士也是一个不喜欢孩子的人,她认为只有用体训和惩罚才能消耗孩子们旺盛的精力,让他们没空打闹恶作剧。在这样的生活之中,天才小女孩玛蒂尔达没有退让和妥协,她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和斗争。
《玛蒂尔达》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于1988年创作的儿童文学,同年曾获得英国儿童图书奖。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同时又夸张幽默,代表作有《好心眼儿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女巫》、《玛蒂尔达》、《詹姆斯和大仙桃》等。
在2000 年英国“世界图书节”期间“我最喜欢的作家”读者投票中,罗尔德·达尔击败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名列第一,由此可见读者对于罗尔德·达尔的喜爱程度。
翻开罗尔德·达尔的人生简历,这位儿童文学大师的一生可真的是丰富多彩、十分传奇:他曾当过飞行员,经历过二战,是1967年007电影《007之雷霆谷》的编剧,他的妻子是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明星帕德里夏·妮尔,他还自学成为了美术收藏家、鉴赏家、古董家具专家、美酒专家及种兰专家,而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获奖无数。
在童话故事中,通常都会有核心精神,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中想告诉小朋友们的就是勇敢、不屈、善良和抗争。正如剧中的那句歌词:“就算你知道生活本就不公平,不意味着你要忍受委屈。”
01 不要相信他们所说的——正确自我认知
小孩子在成长阶段,正是自我认知的形成阶段。试想,如果自己的父母总是嫌弃自己,你会不会也怀疑自己?
玛蒂尔达的爸爸妈妈庸俗势利,他们认为书有什么好读的,只会让人傻掉,电视才更有趣。而在玛蒂尔达刚出生的时候,玛蒂尔达的爸爸还质问医生为什么不是男孩,在家里也一直称呼她为男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认识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会造成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低,不够自信,遇到错误会先否定自己,潜移默化中孩子还会继续影响其他人。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女婴连出生机会都被扼杀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男性比女性多3049万人。
而在重男轻女思想下成长的女孩,会对自身产生错误的认知,比如自己不重要、女孩不重要、男孩最重要等等思想,会希望得到父母的爱与认可而错误追求优秀和成功,也可能会过分呵护弟弟,成为不计成本为弟弟付出的“扶弟魔”,而在有了儿媳之后,也可能会重男轻女却不自知。
“自我认同”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即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一个人只有形成了“自我认同”,才会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和他人是怎样的关系,自己的目标方向等等。
幸运的是,玛蒂尔达虽然有这样的父母,但是她的自我认知非常清晰,面对家人的忽视,她没有自卑。每一次,爸爸对她说“男孩”的时候,她都会坚定地立刻反驳“我是女孩”,她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玛蒂尔达》为了照顾小读者,将情节冲突设置为读书和电视,虽然我们都知道书籍要比电视更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喜欢的事情并非他人所喜欢的,于是他们要求我们放弃自己的爱好。
这同样属于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长大的,重要的是不要顺从他人,而是听从本心,坚持自我,喜欢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学会从他人的声音中正确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课程。
02 忍让懦弱会助长不公——学会勇敢和反抗
校长川奇布女士非常不喜欢孩子,认为他们都是捣蛋鬼、水疱、蛆虫,如果听到一点风吹草动都认为是孩子们不听话的恶作剧,而对于这些,她通通选择惩罚,认为这样才能重塑他们,让他们脱胎换骨,也因此孩子们对于她和她的小黑屋更加的恐惧。
面对不公和压迫,很多人想的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实际上,对方并不会因为你的忍让和善良而收起伤害,相反,过分善良会被认为是一种软弱,对方只会更加肆意妄为,结果就是自己受伤。
在《玛蒂尔达》中,我们的玛蒂尔达虽然小,但是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也敢于对不公说NO,并且积极反抗。在遭遇爸爸的不公对待时,她把他的生发水换成了染发剂,也曾把胶水涂在他的帽子上。
当川奇布校长不断恐吓和试图惩罚其他孩子的时候,玛蒂尔达不仅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她也试图帮助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同学们。
玛蒂尔达的老师汉尼女士,虽然温柔善良,却也懦弱地承受一切。川奇布校长是她的姑妈,一直欺负、压榨她,不仅间接害死了她的父母,还霸占了父母留给她的房子,让她为自己工作以偿还多年的抚养费。如果不是玛蒂尔达的帮助,也许她会一直生活在这种压迫之下。
但是我们聪明的玛蒂尔达虽然拥有超能力,却以非常巧妙的方式让川奇布校长原形毕露,慌张逃走,不得不说,天才少女的智商碾压非常成功,而这些都要源于玛蒂尔达的不屈和勇敢。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实际上讲述的也是同样的主题,面对早就被设定好的“魔丸”命运,面对村民心中始终存在的成见偏见,哪吒从一开始过于在于他人对他的“妖怪”看法,到后来意识到“是魔是仙,自己说了算”、“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他终于醒悟: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面对种种看似命中注定的逆境,人性中的坚韧、勇敢和抗争,始终都是更为有力的武器,从来不存在既定的一切。
03 世界以痛吻我——依旧保持善良
虽然玛蒂尔达在小小年纪就承受了这些她不应承受的东西:父母的贬低歧视、校长的恶意针对,但是她依然保有一颗善良的心。
当她的爸爸欺骗了黑手党而被追杀的时候,因为爸爸终于承认她是女孩而非男孩,她选择原谅了他们,并帮助了他们。
当同学、汉尼老师被校长欺负的时候,是她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超能力来帮助他们,拯救他们。
泰戈尔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玛蒂尔达,虽有世界的痛吻,但她也选择报之以善意。这个不屈、勇敢、善良、温柔的小女孩即使在最后失去了超能力,相信她也依然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宰,而非活在他人的剧本,因为她有一颗善良且坚定的心。
每个人在学校的象牙塔出来之际,都是按照理想中的人类所打造的:善良、勇敢、坚韧、有责任感、有正义感等等。但是在踏入社会的丛林之后,遇到的事情会让人产生怀疑:这些美好品质似乎早已被遗弃,如果想要存活到最后,那么就应该放弃这些,因为它们毫无用处。
这种情况正如玛蒂尔达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认知,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绝不是轻易地被打倒,随波逐流,改弦易调。
《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罗尔德·达尔另一部广为人知的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小主人公查理虽然贫穷,但最终也是因为善良得到了巧克力工厂的继承权。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有善良,并坚定前行。
在我看来,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情节虽然继承了很多传统童话故事的套路,但是又有其创新的部分,不少童话故事里只是温暖美好的世界,很少有现实的恶意相向,罗尔德·达尔则将其都写入其作品中,玛蒂尔达所承受的是可怕的语言暴力,除此之外,其作品中还有一些其他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在内涵上也丰富精彩,温暖生动,可读性很高。
而《玛蒂尔达》的音乐剧也非常成功地将他的作品搬上了大舞台,并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揽获很多奖项,非常受欢迎。剧版的音乐非常加分,有很多戳中人心的好听歌曲;角色选角也非常合适,成功塑造了神奇小女孩玛蒂尔达,还有强壮严肃可怕的川奇布校长等角色;在舞美设置上也很别出心裁。
当一群孩子们在舞台上荡秋千,唱着当我长大时,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儿时简单的梦想,不过是能够带着糖果去上班,可以看电视和晚睡。不少人都因为这段而深受感动。
而当我们终于长成大人的时候,我们却失去了一些纯真,忘记了一些美好的品质,《玛蒂尔达》提醒了我们。这是一部适合孩子和大人一同阅读、欣赏的作品,因为大人也只是长大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