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不算大,植了黄瓜,豆角,辣椒,南瓜,大葱,还种了花生,两颗柿子树也有几年光景了。
黄瓜已经告别妞的时代,粗壮,丰腴,浑身的瓜刺儿,让我想起父亲年轻时刚刮过的胡子。豆角长势更好,从搭的木架上垂下来,一根根,一条条,翡翠般透亮,让人眼馋。南瓜花也开了,躲在墙角处,兀自明媚。荆芥也很低调,叶子如繁星点点,与肥硕的南瓜叶子相互辉映,璀璨顾盼。种菜比养花务实,总觉得养花是城里人的专利,种菜才是属于乡下人的。
花生的果实炸油最经济。院子的中央,最开阔的地带,被母亲开辟了一块花生田。听母亲说,收成好了,能结两小麻袋果嘞。也能炸个十多斤花生油,还是比买的花生油好吃。
两颗柿子树,也没少结,让人能想象出中秋节时,挂满红灯笼的辉煌景象。
母亲的勤劳,让不大的小院充满了生机。
母亲又是勤快的,看那院子中央旌旗招展,万绿丛中,红的,黄的,粉的床单被罩犹如彩练,缤纷灿烂。那是母亲用手一件一件揉搓出来的。
小时候总想逃离母亲的小院。躲避它的贫穷寒酸,更主要的是躲避劳动,不甘心当一辈子农民。
而如今每当我疲累时,我都要回到母亲的小院。如今回来也是逃离,也是躲避,而现在逃离躲避的却是外边的风雨。回到母亲的小院不再觉得贫穷寒酸,而是切实的温暖笃定富足。
母亲的小院就是一座港湾,我从这里启航出发,兜兜转转,最终我又回归到这里,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吧。
在小院里,母亲一边摘菜,一边和我聊天。母亲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三子争父》:一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一座桥,坐下来休息,临走时,他进京的盘缠(一个钱袋 )遗落桥边,被一老汉捡到,老汉没有把钱袋拿回家,而是等书生回来寻找时,归还了他。老汉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媳。儿子儿媳听了非常生气,埋怨老汉太傻,然后把老汉赶出家门。老汉开始乞讨为生,遇到一个好心的青年把他收留,然后认老汉做父亲,他们一起快乐生活。后来书生状元及第,回来寻找恩人,报答当年还钱之恩。并一定要把老汉接回京城,当做父亲来供养。老汉的亲儿子听说自己的父亲时来运转,也急忙去争养父亲,于是展开了一场三子争父的故事。
母亲没有文化,她所知道的故事也是道听途说,或者电视里面看到的。每次来看望母亲,母亲都要给我讲些前尘往事,也会讲些街坊邻里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是我没经历的,没听说过的。母亲更多的时候是跟我说她自己。每次母亲说起她自己,都是说越来越有劲了,能提动一桶水,在刨蒜季节还帮哥和弟家刨了几天蒜嘞,后来还帮邻居砸了几天蒜胡嘞。看着母亲喜悦的样子,我也充满了力量。
母亲和她的小院就是我心灵的港湾和依靠……
2018.6.22于母亲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