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还记得《康熙大帝》里周培公献给康熙一幅大清国的地图不?康熙站在地图前摩挲良久,成就感爆棚。这是一个盛世帝王展现他伟大功业的一种方式,而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面对地图,更多的是一种谦卑与好奇,世界很大,个人很小,每一座山川与城池都有着不同的魅力与个性,所以地图是我们走出去看这个世界前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地图是我们走出去的一根拐杖和最好的伴旅,我的床头常年放着两本地图集,一本是《世界地图集》,一本是《中国地图集》,随手翻翻,发现一个新的地方,查查相关的资料,实在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多出去走走,在更多的地图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今天就聊聊地图吧。
地图太常见了,在电子地图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很多教室、办公室或者书房的墙上都标配着一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很多人都有贴在地图上找自己家乡名字的经历,找到后自然是一阵欣喜,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近些年来数字地图出现了,地图成了每个人离不开的工具,去旅游,找餐厅,坐交车,手机一开,一目了然。可另一方面,很多人对地图的了解又是很有限的,前阵子,网上流传着很多有关地图失真甚至错误的文章,很多网友惊呼「上了好多年的当」,一些公众号也不停转载,一时纷纷扬扬,这暴露了很多网友甚至所谓的公知对一些基础地理知识的缺乏,专业人士当然一笑了之,因为在现在的传媒环境下,有些声音传得很远,有些声音是注定传不出去的,anyway~~
这次我也不准备聊专业问题,只是结合自己的经验,聊聊大家用的到的,出去旅行时如何快速地把握一个城市的地图与方位,借此了解到一座城市更多的信息与风格。
一点不算专业的啰嗦
首先要明白,地图是用某种方式对某一区域内地理信息的概括与表达。它是一种抽象,是一种技术手段,任何属于技术手段的科学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变化甚至消亡,因为技术手段是一种妥协,是科技水平与现实要求之间的妥协,地图当然属于这一种。而所谓地图的变形就是这种妥协,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天人类会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更精确地表达地理信息,特别是三维立体的显示技术(我说的不是现在的三维地图那样的三维,而是三维显示,科幻电影里经常会出现)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现在地图因为由三维到二维的投影变换所带来的尴尬。
看图的几条原则
由整体到局部
地图既然是一种概括,那么在进行地理要素取舍的时候,必然遵循的是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筛选原则,所以读地图也是一样,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城市的地图,所谓大方向上不出问题,即使搞错了兴趣点的具体位置,也不会差的太远。
要相对不要绝对
我们平时使用的旅游地图属于专题地图的一种,包括了景点、交通、餐厅、住宿等主要信息,这也是我们外出旅行时主要关注的信息。地图上并没有绝对的位置信息,所以在看地图的时候,我们看的都是相对位置,所以找到一个重要的点作为基准点和认清方向很重要,重要的点如何找,我会在后面具体说,方向,当然是地理方向东南西北,左右就不太好用了,因为面向不同的方向,左右是相反的,所以慎用,特别是和别人约位置的时候。
看图时间(原则的应用)
整体局部
很多城市都被明显的自然地理要素比如山、河、海等分隔成几个部分,所以用这些自然要素来对城市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是非常方便的。像武汉,汉江汇入长江,天然地把武汉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武汉,就清晰明了的多。再比如香港,以维多利亚为界,把香港分为九龙和香港岛,再加上九龙北面的新界和港岛西边的离岛,就算整体上把握住香港啦。巴黎的塞纳河,上海的黄埔江、苏州河,广州的珠江……是的,每一座城市都可以找到这样一条河,找到它。
还有一类要素是人文要素,有一些古城,专业人士称之为「宇宙魔力城市」,出于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考虑,统治者按照一定的法则对城市进行规划,以取得上天的旨意或者维护统计者的权威。像雅典的卫城,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的中轴线,广州的传统中轴线或者新的中轴线,清迈的古城,都可以作为从整体上把握一座城市的要素。此外,还有交通路线,横贯东西南北的地铁线或者公路,都可以用来作为分界线,只要用的顺手,都可以。
相对原则
主要是找到一个基准的问题,上面提到的自然和人文要素都可以作为基准点来使用。但这些点一般比较独特且目标比较大,具体作为基准点时,由于距离的原因,不利于准确描述和确定一个位置。我的经验是:道路以及遍布的地铁站和公交站是天然的基准点。
再比如香港,我们说香港岛,香港岛的北面是旅客集中的地方,遍布商场、美食和地标建筑,南面则是以自然风光为主,深水湾、浅水湾,海洋公园、赤柱等等。很多人一入港岛北面,顿时在高楼大厦间迷失自我,分不清方向。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因为香港岛几乎都是山地,所以建筑全部延着山脚一路延伸过来的,只要顺着地铁港岛线一路从东向西地看,就能把港岛上的位置搞得很清楚了,如果你想了解的更细一点,甚至可以找来「叮当车」的线路研究一翻,顿时压力全无。当然看一条线的时候,也无需全部用力,找结点,比如中环(金融中心)、金钟(地铁换乘点),湾仔(金紫荆广场)、铜锣湾(购物天堂)……当用这些地铁站或者公交车站来确定位置,就方便准确的多了。同样方式也适用于九龙,只不过九龙是从南北方向来看,港岛是东西方向罢了。
当然现在手机可以定位了,用当前位置作为基准点,来确定你要去的目的地的相对位置是最简单的,这时候左右是最好用的,辅以南北大方向,就永远不会走错路了。
很多东西写下来,非要分个层次,定个主次,在实际中,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和原则,都是很自然的东西。所有你在意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确定一座城市在你心里的模样。
最终的最终
当然是亲身的感受,用脚、眼睛去感受。这时候地图上的每一个符号才会变成鲜活的东西,把点、线、面还原,才能更好的感受一座城市,也能更加理解一幅地图。
你坐一辆从黄鹤楼下驶过的公交车,穿过长江一桥,再驶过江汉桥,你就会更直接地了解武汉三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当你坐一辆「叮叮当当」的电车从东到西走过港岛,你就会对香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什么要坐公交?因为公交会一站站地停,每一站都是一个了解这座城市的小窗口,地名包含很多的信息,这是开车或者打车匆匆而过永远没有办法获得的。你所经过的这一个个点已经不是抽象的了,它们就是现实。所以,旅行,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公共交通是最佳的选择,不管遇到的景还是人,都是地道的。
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步行,走走停停,脚与地面的接触都是一种温度,每一个地点都在你的把握之中。
其实在你所在的城市,你的脚又踩过了多少不同的路面呢?当你走过,你再抚摸地图时,那些抽象的点线在你看来肯定有会另外一种神奇的感觉。在这种意义上说,什么是故乡,它可以不是你出生的地方,而一定是一个每一个角落都被你用脚踩过无数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