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我们应顺应天道,尊重这种差异性。而传统的中国教育则是以一种模式一个评价标准来选拔所有人,这明显不合理;如果换一个评价标准那么会出现另外一批人被选拔上来,这样的教育其实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还好有一批教育领域的人正在为此努力奋斗着,陈旧的教育模式因此正在逐渐改善。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本原动力,教育要帮助学生唤醒他们灵魂深处那沉睡着的真善美的天使和英雄主义的雄狮,如此,力量才会变得源泉无穷。中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引导一个学生发现自己,找到自我的过程。
发现自我的意思是,作为我们基础教育要极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我发现,
那些科学研究做到顶级的人基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拥有浓厚的科研兴趣,一直保持对科研的热情,他们享受的是科研过程本身,而不是只为了荣誉。因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们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有可能做到极致,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试想若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这样,各个领域的卓越人士层出不穷,顶级人才的大量涌现必将使得我们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因此我们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效的,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来粗略地谈谈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的三个核心,即兴趣培养、习惯养成与学会做人。
第一:兴趣培养。
引导学生多接触新的东西,一旦找到自己感兴趣,热爱的事情,学生会爆炸式地学习吸收相关的知识,更可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
第二:习惯养成。
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
第三:学会做人。
即要把一些普世的正确的价值标准告诉给学生,给予学生智慧。目前我们处在一个缺乏信仰的年代,而且也没有价值标准,价值观比较错乱;如果没有价值标准,学生则很容易沦落为精致利己主义者。
我们只有集合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髓与西方的科学精神,重建社会信仰与社会价值标准,中华名族才有可能真正地全面强大起来。对于中小学阶段,首先我们必须吸收先贤的智慧,这些标准准则可以从中国传统的国学经典中找到,最好引导学生在十岁之前背下来,当时不理解没有关系,可以用一辈子去理解与运用。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具体如何去做。
小学初中教育
对于学习内容这一块,主要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顺应学生爱玩的天性,要把部分学习内容与学生爱玩的天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获得成长。
对于做人这一块:公认的国学经典可以引导学生背其中的一部分,这里面有很多做人标准的东西,日后他们会慢慢理解。
高中教育
学生思维发展比较成熟,可以加大知识量,做到广而不难;到了高二高三最好可以让学生自由选课,这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去学,这样可能帮助学生逐步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逐步找到自己的大方向。甚至会找到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学教育
第一:通识教育。
对于教学内容这一块,我们要把中西名著里面的精华以及一些普世价值告诉学生,赋予学生智慧;对于通用的学习内容这一块,我们要着力给予支撑学生当他们走上社会后可以学会任何知识甚至技能的基础和能力。最后就是自己所谓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现在的学分制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教育的初步阶段。
前面提到的整个中小学我们在极力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基于此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要做到满足这种需求,即哪些知识能支撑学生成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有哪些品质,特质。比如说要成为一名领袖型人物,现在知道领袖型人物具有这样的性格:即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担当等等,这些特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方式的表现是什么。我们要逐步引导他成为这样的人。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担当,很多人知道这个词,但是很多人不完全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这里借用一个人对领袖性格的研究成果。比如一个领袖型人物有担当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表现是这样的:
特点:
1,出现任何问题或者状况就不会怕事
2,大家无所适从,一片慌乱的时候就不会临阵脱逃,
3,应该直言不讳,提高警觉的时刻,就不会粉饰太平
(先讲问题,后讲功劳)
4,底下任何员工或干部犯错,都不会推卸责任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的表现:
1,检查任何人过失的时候,先从自己或自己人反省。
2,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3,事情或项目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说“功劳”;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担当(权与义务相匹配)
4,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地说
5,因为勇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公司应该承担(对员工教育)
这就是一些特质标准性的东西,这些是大学应该告诉我们的东西。
第二: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这是这个时代我们国内所缺乏的。大学作为培养社会领袖的地方,怎么能缺少这种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成为一位拥有独立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人,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
何为独立性思维,即一件事情的对错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而不是大多数人说对,那就是对;不是哪个牛人说对,就把他当作金科玉律,就认为是对的,而是必须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判断后得出的结果。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你必须要破除偏执,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是带着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很多时候只能看出事物的一方面,而自己却深信不疑,如何摘掉这个有色眼镜,如何摘掉权威的那扇窗户纸,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拥有清晰的头脑至关重要。如何破除偏执,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美国2014“国家年度教师”肖恩?麦库姆。在他的英语课上,他经常让学生选择同一主题不同观点的文章来阅读,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常常变成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逐步破除偏执,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看世界。这样你的观点才可能越来越接近真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成为一个自由人的前提,必须坚持。
教育与技术的关系
有许多极大增强课堂趣味性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现在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不受人数与空间限制,这样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共享世界顶级大学的顶级课程。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必然是针对每个个体,采集学习行为过程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提炼,可以做到个性化推荐与定制课程,为之前我们提到的关于个性化培养学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比如现在的自适应学习等。
因此教育与技术就像一块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是不断加深对教育本质以及有效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是提供可行的技术手段,这两者不可或缺。两个领域需要进行深度的融合,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变革,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以上均为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与技术关系的理解,仅当作抛砖引玉,如有不同观点希望相互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