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完“势”的作用之后,我开始思考“势”为什么会影响人的习惯,就好比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没有外力作用,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状态?
还有,之前提到,一周至少三次比一天一次更不容易坚持,又为什么比一周一次也不容易坚持?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一周至少三次之前已经提到过它的弊端,那有没有方法消除这种弊端,让一周至少三次变得可执行?
我们先看牛顿第一定律,中学课本就已经学到过,力的本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而能量,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基础。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状态时,整个物体的能耗最低?
与此类比,我们来思考思考一周至少三次。之前有提到过,至少三次是几次?每次的频率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是不确定的,增加了大脑思考的步骤,同时也给大脑偷懒的机会。
我们来一起模拟下可能出现的场景,立plag前,信誓旦旦要一周至少三次(心理活动:一周起码得四次吧,不然怎么对得起我自己)。
周一时,今天我要写一条分享。(结果:今天没什么好的思路和话题,明天分享吧!)
周二时,会说,昨天没有分享,今天一定要分享。(结果:今天太忙了,实在是没有时间,明天吧。还有时间。)
周三时,今天必须要分享。(结果,找了一天都没有什么好的话题,明天吧,好像时间不太多了。)
周四时,啊啊啊,已经三天过去了!再不分享就完成不了flag了,今天一定要。(结果,勉强分享了一条。看来自己还是很不错的,大家的反应应该会很好吧)
周五时,昨天分享都没人回应,不想分享了。(结果,没有分享)
周六时,好像只剩下两天了,还有两条分享没有写,今天得写一条。(结果,匆匆忙忙写了一条)
周日时,最后一天啦,离flag只剩下一条分享了,这个我得好好写。(结果,又是一条狂找,再后来,可能找到了,也可能没找到)
最后,flag居然只写了三条,自己之前说要写四条的,没有完成,是我太懒了,要不是懒,我早就完成了。
就这样一周接着一周,每周的理由都是懒,而最后,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真的是因为懒?是不是因为我能力不够,才找不到这么多主题,而且分享大家似乎也不怎么感兴趣。
好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具体的场景:
过高期望(乌比冈湖效应)--完美主义心理(必须做好)--缺少反馈(没人响应)--归因卸责(找借口,马哲有一句话,外因一定是内因引发)--自我怀疑(逻辑陷阱、放大问题)
仅此而已,最终不但没有坚持下来,反而产生了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那么,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不规律、不明确。而由于不规律、不明确会额外消耗大脑的能量,大脑还需要思考一些与做事不太相关的事情。同时,也会分散大脑的注意力。
而势,要的就是减少额外的、不必要的活动,让大脑专注于要完成的事。形成了势,就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会保持一种持续做事的状态,即使没有动手在做,也已经开始思考。
突然想起,在跑大马时,很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节奏,这样跑着“不累”,这会不会也是势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