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论语》片语,解读孔子智慧
孔子为万世师表,开创民间办学之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位,也是最优秀的一位民办教师。孔子是儒家开山鼻祖,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建立起一套体例完备的儒家文化系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顶礼膜拜,足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论语》是记载孔子与弟子言行的语录,被列为四书之首,十三经之一,是儒家入门第一书,该书在儒家文化圈受到广泛推崇,宋人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足见这部儒家经典经世致用之功。
2018年11月29日的晚上,株洲党校刘笑一讲师作“孔子与《论语》”的专题讲座。重拾经典,如沐春风。透过《论语》精彩名段,我辈在体悟中,解读孔子的生命智慧。
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孔子年轻时,虽然以学问闻达于乡党——“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名。”
但终因出身寒门,未得重用。所以,一直怀才不遇。于是,开始创办私学。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那个时代,只有官学,而官学是针对于贵族子弟的。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资格——贵族指天子、诸侯、大夫、士这些阶层。孔子个性化的民间办学,就给平民子弟难得的受教育机会。所谓平民,指的是国人、乡野,百工之人。孔子作为一代名师,对生源没有任何的挑剔、选择。
《论语》有云: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句话稍稍翻译一下,就是“只要是拿着10串腊肉,主动、诚恳地来拜师学艺的,没有谁没得到我的指导,无论谁都得到了我的教诲。”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处:一是“自行”;二是“束脩”。这或许是孔子最看重的两个地方:一要自愿,二要带着拜师礼来。这两个关键处,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指向——求学者的正心诚意。
来者无论贵贱,一体同仁,都可以在我这里得到很的的学习。没有条子生,也不收择校费。所以,在他的门下,呈现出父子同学,兄弟共师等温馨的教育景观。无论尊卑长幼,孔子皆悉心教导,学生皆从中受益。由此可见,孔子的师爱何其博大精深。
二、善识人心,通权达变
孔子善于识别人心,洞察人性,总是能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判断,审时度势,作出明智的选择。
孔子一生宦途的巅峰,应该是做了鲁国的大司寇,摄行相事后。这相当于当上了鲁国的政法委书记,还兼国务院总理。可以说是一君之下,权倾满朝。
但是,当齐国送来一批大美女,鲁国权臣季桓子大夫将其转赠给国君,导致鲁君沉湎女色,三日不理朝政。这时,孔子就看出了政局的危机,国家发展的危机。于是,他激流勇退,不恋权栈,果断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公)三日不朝,孔子行。”
孔子观察人总有他的独到之处,在《论语》中随处可见。
如“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也发。回也不愚。”
——颜回这个人与我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见,看上去像一个愚笨的木瓜,但是,我注意观察他课后的情况,发现他总能阐发我讲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
--真是知生莫若师!
又如“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看他现在的所作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常态表现,这个人还能隐藏什么呢?是啊!纵向看一个人完整的经历,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这就是孔子的识人之法。
卫国国君是否真是一位礼贤下士,可托付终生的真命天子?孔子通过自己细微的观察,从两件小事中发现端倪,从而得出否定结论。
其一,当孔子来到卫国,卫灵公表面上作出礼遇的样子,但是却让“宦者参乘”,于是,孔子喟然而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其二,在卫国,卫灵公请教孔子的问题,不是如何教化百姓,也不是如何治理国家,而是如何发动战争,攻伐征讨之事。孔子由此识破了卫灵公的真面目。于是,虚晃一枪,赶快逃离。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学生学历水平不同,层次有梯度,所实施的教育就应该不一样。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德智体美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么早就能明白了分层教学的道理,说明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教育家!
如“子曰:‘中人以上,可上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句话可以这个理解: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学生,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每个生命个体不同,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教育策略、教学方式就应该不同。
还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为什么两个学生用同样的问题,向同一个老师请教,所得到的答案却是完全相反的?这个教学现象,把同是弟子的公西华弄得有些懵圈。
孔子的回答是: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我给一定的打击,让他懂得谦让一些,为人处世保守、收敛一点。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表扬、鼓励。也不是一剂良药就能包治百病。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师的教学策略要视学情而定——这一对话场景,是差异化教学的最好范本。
……
论语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教育教学实践的智慧。
难怪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由衷慼慨:
“他人之贤,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也,无得而不逾焉。”
孔子的智慧如天上日月,光被万里,泽世千秋。平凡如苔花的我辈,虽不可及,犹可学之⋯⋯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