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上班的路上,手机听了一本书《毕业不失业,职场生涯步步高》。这本是学生党听的节目内容,不过,做为一个十几年的HR,也想看是否与自己总结的一致,听完后不免有几分感触。大学毕业时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义龙路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也人到中年。也许人生早点做规划,早点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是否人生的轨迹会发生变化?摘抄几点听书笔记:
一、在职业选择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素
1.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域
大城市有小城市没有的机会和空间,激烈的竞争更能激发个人潜能,从而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职业初期,比较好的的选择是,先在发达的城市工作,等到积累了合适的工作经验和资源后,再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或者回到家乡。
我们在做社会招聘时,筛选简历中最看重的求职者的工作经历,而工作经历第一看曾经工作岗位是否与所招聘的职位相关,最后看所承担的项目,是否是项目的牵头人或主要参与人。社会日新月异,特别是IT类企业,各种新兴公司呈出不穷,因此所在的单位是否是知名企业,是否是国企,反而不是面试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2.其次,在行业的选择要注意延续性
尽可能在一个行业深耕,不要轻易改行。即使改行,也要注意行业发展的内在连续性,确保所积累的资源、经验、技能、人脉等能得到延续和强化。
3.平台的选择
总体来说,可以将各类平台分为外企、民企、国企及机关单位。外企讲能力、国企讲本事、民企既要讲能力,又要有本事。这里的本事是一个很中国含义的词汇,包括这个人的背景、人脉、情商或者其资源等因素。
就企业规模来说,还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各有优势不足。大企业的培训体系完善,可选择的岗位较多,缺点就是岗位所涉及的面较小。小企业一人多岗,处理的事项较广,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共享荣誉。建议工作初期在大公司完成基本职业训练,取得某种专长后,再去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中小企业担当要职或重任。
4.部门的选择
在一个企业内部,能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是主战场,多为业务部门。选择主战场的好处有:一是升迁机会多,有利于开阔视野。二是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往往会从边缘性部门开始减员。三是主战场部门员工的回报随业务的增长而增长;四是容易形成竞争力,择业优势强。
二、如何进行职场生涯规划?
“一三五”规划原则。
工作第一年,是基本素质检验,通过第一年的表现和成果,大概可以检验出
你是否适合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是否考虑长远发展。
工作第三年,是成长年。经过第二年的实践和学习,你可能从一个具体的操作者成长为一个掌握更多资源和权力的主管。
工作第五年,是发展年。经过在主管岗位上的实践和学习,你具备了一定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技能之后,你才能成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长期规划:可根据年龄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30岁,为基础段。除了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人,大部分人都处在职业发展的探索期。建议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习惯,尽量选择能够快速成长的工作。
第二个阶段是30~40岁,为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职场人士一般来说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专业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建议,此阶段最重要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用专业技能赚钱,同时注重人脉的积累。在这个阶段,能有效帮助我们积累资源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40~50岁,为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人脉关系优于专业,因为专业的部分会有下属帮你完成,而你的人脉关系则能为这些专业附值。到了这个阶段,收入最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同时,这个阶段的财富积累也会为下个阶段作铺垫。
第四个阶段,也就是50岁以后的收获阶段,主要就是靠钱赚钱。因为已经有了不错的经济积累,前期的各种投资也开始得到回报和兑现,在这个阶段,对你人生价值最大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各种证书各种技能,乘年轻的时候尽量多拥有,这里包括工作上的、专业上的、兴趣上。园艺、烘焙、冲浪、咖啡师等等,没准,你还能挖掘出其他的潜能,最终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而兴趣才是你快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