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 游』想起,西安⑤ 秦始皇与秦陵


兵马俑遗址旁,有一座秦陵兵马俑博物馆,也是不容错过的。

其中的镇馆之宝,便是国家一级文物,国家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一的,秦铜车马。它由两乘车组成,前为立车,后为安车,均按真人车1/2比例制作,是我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我有一阵子常去西安,每次去西安都要带许多大盒小盒的兵马俑小人回来,做为礼品送给同事和亲友。而这些礼品中,最为贵重的自然是铜车马,我挑品相好的,还留了一套给自己,放在书架最高处的一隅。每当收拾书架、擦拭灰尘时,我都会把那两辆罩在玻璃盒子里的青铜小车,认真端详一番,在胡乱浮想一番。

到底这车子是要奔向哪里?到底这车子会飞奔在什么样的路上?到底这飞奔的车子中,会坐着谁?

不管是谁曾坐于这华美的车中,他都不过是服务于那个庞大地下体系中的一员。即便浩浩荡荡的兵马俑大军,也不过是那个地下体系的外围防御者,而那个体系的核心中枢,就在那座高高的土丘之下。

从兵马俑遗址西行约一千米,便是秦始皇陵。

那是一座87米高的,金字塔形的巨大封土堆。世间传言,说为了抑制植物生长,秦陵的封土都是被炒过的。不过,我看到的那个土丘,却也是绿意盎然的,那些植被都是整齐划一的侧柏,让那山丘由此更有了陵园的庄严肃穆,当然那丘,本就是陵。

站在土丘之顶,关中大地的山河景象如长卷般展开。秦陵南望,是连绵不绝的骊山,它如一道展开的巨大屏风,拱卫着关中平原的东大门。秦陵北眺,便是那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了,那里是老秦人创业的根基。缔造关中平原的母亲河——渭河,就从秦陵以北几公里外流过,它一路向东,最终在华山脚下,汇入黄河。

从西安向东去往河南的公路铁路,就像拧在了一起的麻绳,与渭河一道,从秦陵前通过。我想当年东出函谷统一六国的王翦大军,也应该走的是这条路,或许这也是秦始皇要把自己的千秋大墓修在这里的原因所在吧。

随行的西安朋友跟我说,这座山是福地,走在上边也是有福的。我说,我不知道福在哪里,但走在上边,总感到一道如炬的目光,从这深厚的土层中射出。他自然知道那目光的主人,笑我还信鬼神。我说我不信鬼神,但我依旧感觉自己打扰了这方宁静,因而不敢在此久留。



那位“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千古一帝就在脚下,这让人有时空交错的迷离感。

“六国毕、四海一”,中国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被埋在这个山陵下的大帝,第一个实现。他近乎强暴地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最终却成就了中华民族所能够凝聚的核心力量;他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不能不说是对于近千年分封制和以血缘宗亲为纽带的社会结构,进行的一次强有力的颠覆;他以法度天下,也可谓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

最重要的是,这个王朝第一次实行了皇帝制度,并也由此开启了两千年,我们称之为封建社会的皇帝时代。

然而,如此具有开创性的一个王朝,却以始皇帝的去世为节点,秦朝上下的政治气象,陡然逆转,并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迅速走向崩盘。

那位躺在这个山陵地宫里的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或许不会想到,他死之后,丞相李斯以“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为由,“乃秘之,不发丧”。《史记》记载,装殓秦皇之棺,就放在一辆辒凉车之上。

每读这段历史时,我总会为“辒车”而走神。那是辆什么样的车子,是那套铜车马后边的安车吗?它在一段惊心动魄的大历史中,悄无声息地扮演了一个角色,而后在衮衮诸公皆为尘土的千年之后,又完美地惊现于尘世,这难道不是对于机关算尽的一种莫大讽刺吗?



即便那辆“辒凉车”在历史中亮相之时,其实就已然十分滑稽。始皇帝暴毙时正是夏季,辒凉车不是冷藏车,始皇遗体很快腐烂发臭,胡亥想出昏招,下诏“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当然谋权者停丧的目的,不是为了玩弄逝者,而是为了玩弄生者,为了实现更大的野心,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

就在这位大薨的始皇帝与恶臭的鲍鱼共居一车的时候,赵高、胡亥、李斯于沙丘,矫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将始皇太子扶苏和将军蒙括,赐死,史称沙丘之变。接下来是赵高专权,指鹿为马,逼死李斯;新皇胡亥更是冷酷,无情地将自己所有的兄弟姊妹都送上了黄泉路;而后是“戍卒叫”,而后是“函谷举”,而后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关于亡秦的原因,自秦亡之后,便一直被众说纷纭着。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基本上就定下了亡秦原因的总调,那就是秦皇暴政,乱用民力。孟子在战国时期便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其后的儒家学者们,一直在孜孜以求地劝导着各自的君主仁政爱民,在他们的话语世界里,秦王朝的迅速覆灭,自然是最好的一个反面教材。

其实贾谊在他的《过秦中》中还说,“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就是贾谊认为夺得天下和治理天下应该使用不同的政策。那么在这里我们又会问了,什么样的政策,才是治理天下的好政策呢?

战国中期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全社会在集权峻法的驱使下,变成一个高效、强大的战争机器。这种先发优势,让秦在与六国征战的血腥丛林里,始终霸占在生态位的顶端,从而也为我国古代史中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第一个全域实现郡县管理的王朝,第一个实行皇帝制度的王朝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或许是这个星球上在那个时间里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然而他就是最强大的那个人吗?不是,不是,从来不是。



一个拥有权力的人,不是一个强大的人,一个拥有权力的并能约束自己使用权力的欲望的人,才是。

秦始皇显然不是那种人,他拥有巨大的权力,他也在任性地使用着这些权力,“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你用权力给自己构建出的天堂,正是芸芸众生苦不堪言的地狱,当身在地狱都活不下去了,天堂,还存在吗?

刘邦取得天下后,就曾与群臣一道认真反思过亡秦的原因,他最终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大汉有了一个强盛的开端。这是不是就是贾谊所说的,在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时,所要采用的不同政策呢?而一个好的政策,对于万民来讲,自然是给他们带来福祉。而对于君王来讲,不正是限制自己使用权力的欲望吗?

始皇帝太迷信他手中的权力了,而他自己,又何尝没有被他所迷信的权力所反噬呢?他被小圈的权力层给包裹,死前的遗诏已经不能下达,死后更被篡改,他认为坚不可摧的,在另一个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我眼前的那座巨大的封土丘下,就是一个盛满欲望的世界。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陵在“始皇初即位”时就开始修建了,在修建的过程中,征徒七十余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的人数。当初王翦灭楚,给始皇帝开出的条件就是,要兵六十万。

而对于大家最想知道的秦陵内部,惜字如金的太史公,写字就更是惜字如金了,“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穿三泉”,是深到打穿三层地下水层吗?“下铜”,有译作“用铜汁填补缝隙”,那“下铜”是为了止水吗?三层地下水,得需要多少铜来堵漏?“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这话很奇妙,原本我们会觉得这是太史公在那里随便写下的一些遐想,直到兵马俑的出土,让太史公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变得坚如磐石。

而那六千多件兵马俑,或也不过是,百官体系中,微不足道的一员,还有宫观、奇器、珍怪。太史公接着说,那里“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这到底需要多少水银咱不考虑,至少它理解起来并无异议。大家的分歧在其后紧跟着的“机相灌输”,这在说啥?难道那些水银的江河湖海是循环流动着的?

那里“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随你去想象吧,可能头上有灯笼点缀的星空,脚下是巨大的疆域沙盘地图。那里“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人鱼膏应该是一种用于燃烧的动物油脂,但人鱼是什么?依旧是众说纷纭,我倒认为,鲸和海豚更靠谱,终归秦朝的疆域边缘,有着广阔的海洋。

《汉书》对秦陵内部的描述更有想象力, “……下锢三泉,上崇三坟……石礅为游馆,人鱼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我们其实同样不知《汉书》记载的真假,我们也只是在这里坐井观天地去感受那想象中的真实。

而秦陵的内部世界,不就是一个人的想象力,通过万民之手,所创造出的真实吗?

而后,为了把那个世界塞满喧哗,二世下诏,“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而后,为了保守那个世界的秘密,《史记》记载,“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那个世界的大门,轰隆一声关上了。伴随着从葬的宫人、建造的工匠、下葬的劳夫声嘶力竭、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喊声一道,轰隆一声关上了。

我就站在这关中黄土大地上,仰望着那座高陵,在千年岁月的洗礼过后,它依旧巍峨地存在着,似乎代表着永恒。然而,我脚下的那座大门,关上瞬间的巨大回响,却依旧在着关中大地上回荡着。

那个声音真的是太大了,以至震碎了,那个穷奢极欲的墓主人所缔造的江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这里感谢作者!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世界遗产名录》专题推荐:

1987年,长城,文化遗产

『云 . 游』长城随笔③ 八达岭上的路与墙


1987年,明清皇宫,文化遗产

『云 . 游』东北纪行⒃ 故宫里的老故事


1987年,秦始皇陵,文化遗产

『云 . 游』想起西安② 李白与兵马俑


1987年,泰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岱岳笔记① 爬上,南天门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⑨ 北京人的畅想


1987年,黄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黄山⑦ 黄山归来不看岳


1992年,九寨沟,自然遗产

『云 . 游』九寨纪事③ 从草海到镜海


1994年,曲阜三孔,文化遗产

『云 . 游』三孔随笔② 走近,夫子


1996年,庐山,文化景观

『云 . 游』匡庐笔记⑨ 李德立和他的花园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峨眉纪行⑥ 再见,峨眉山

『云 . 游』川西纪行② 神秘的大佛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

『云 . 游』江南三日记④ 狮子林与苏州人

『云 . 游』江南三日记⑥ 退思*思退


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⑽ 天坛,五千年


1998年,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文化遗产

『云 . 游』望京小记① 冬游,颐和园


1999年,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 . 游』武夷笔记② 朱夫子的水帘洞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

『云 . 游』川西纪行⒅ 都江堰,是什么


2000年,皖南古村落,文化遗产

『云 . 游』黄山⑾ 两个村的徽州梦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

『云 . 游』金陵随笔⑤ 明孝陵祭

『云 . 游』东北纪行⒂ 清昭陵追思


2001年,云冈石窟,文化遗产

『云 . 游』云冈,大唐雄健的密码


2004年,高句丽王城及王陵,文化遗产

『云 . 游』触摸高句丽① 好太王的恩怨


2006年,安阳殷墟,文化遗产

『云 . 游』安阳速记② 殷墟,文字的故乡


2008年,三清山,自然遗产

『云 . 游』邂逅三清山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文化遗产

『云 . 游』嵩岳笔记⑩ 天地之中


2012年,元上都遗址,文化遗产

『云 . 游』内蒙随笔④ 忽必烈的仙那度


2014年,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

『云 . 游』扬州慢⑥ 夫差,笑了

『云 . 游』人在淮安② 清江浦的寂寞


2014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云 . 游』想起西安⑥ 玄奘,褚书,大雁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941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397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345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851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86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8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14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1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75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45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96评论 1 35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89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37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07评论 1 27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08评论 3 37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37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