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时的快感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内容,生活就会自动变得不一样。
但那只是幻觉,如果你回想不出自己当初到底读到了什么,其实这些文字对你的意义并不大。
2.仅仅“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3.多数情况下,我们没能做成事情,不是因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因为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终一直没有迈出开始的那一步。
实际上,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弄清楚所有的事,也没人是在想明白所有道理之后才开始的。
4.可是,六七年的时间,就那么过去了。想想这真的很可怕。
5.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乃至于被人们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乃至于无法相信……
但,最可能让人们错过转折点、错过升级机会的,可能是这个:
觉得那观念虽然有道理,但就是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6.感觉没关系”是错觉,就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若是主动吸收那个观念,按照那个观念去做,就“事实上有关系”了;做不好不要紧,没人一开始就做得好,于是,拼命去做就是了;刚开始无法很熟练地按照那些观念思考也没关系,反复琢磨,反复尝试,自然而然就开始深入了……做就要使劲地做,想就要深刻地想——否则就跟你实际上完全没有关系。
7.最底层的观念,常常披着“简单”的伪装,乃至于大多数人觉得无所谓,觉得自己已经理解……
8.主动联系那些若是不联系就可能断了联系的朋友
9.世界在变化,你的舒适区也在变化,如果你不主动去改变,那么你就只能被动去适应。
10.固守型的人通常容易自卑。
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希望自己处于最好的状态。为了不去打破这种妄想——对,就是妄想——他们会刻意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不出丑。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停下了脚步,就自动保持现状。它还是会自顾自地继续前进,就像时间的流逝一样,无法阻挡。
11.“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回想起,当初老师提醒过自己的事情。
我自己也当过很长时间的老师,那些成绩不错的学生通常都有一个特点:
能听进去老师的话。
这里并不是说,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而是说那些学生会听进去,并且结结实实地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如果这个方法不错,他们自然就因此收益,即便这个方法不太合适,他们也能尽快做出调整。
反观那些看似努力、实际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要么先质疑老师的方法,在里面挑出不合理的部分,要么就只是听听而已,不会用实际行动去检验。
大部分学生其实就是这么一次次错过了自己升级的机会的。”
12.做就要使劲的做,想就要深刻的想。
13.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诉一遍读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