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这个笔名是好些天前给自己想的名字,那天气温突降,阴天。
老公、女儿有聚会,我自己一个人,很安静,也很平静,就觉得自己的状态像一个守墓人,满眼的荒凉缺不荒芜,每个墓志铭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曾经的嬉笑怒骂、海枯石烂、忍辱负重、少年得志、中年失意、努力奋斗、潇洒不羁等等等等,曾经的青涩、成熟、衰老都在这一本本书里。
如果无人来找我,我就一本本看下去,我的一生虽然还是那个长度,但是却越来越宽。
如果有人来找我,那就聊聊天,聊聊那些书里的故事,然后想想怎样才能过好自己的这一生。
如果别人要走,我也不难过,因为我是个守墓的人嘛。
嗯,如果我真是个守墓人,我想我应该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我是那么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最近在看汪曾祺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通篇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大户人家的闲情雅致,步履悠然。印象里我祖父辈在那个年代,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大概全部的精力都在怎样温饱中挣扎。
书中最为感概的是汪先生的一位西南联大的同学,一生似乎都在泡茶馆中度过,除了睡觉就是喝茶看书,汪先生说这个同学最后很潦倒的故去,我不这样认为,在可以看书的时候他看了那么多那么多的书,中外古今的事,天上地下的物,他都品到了,即使最后他不能看书了,那些看过的事儿、那些读过的物都可以一直陪他到最后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