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从睡梦中醒来,意味着我们对这个世界又开始了全新的认知、全新的事件、全新的问题、全新的资源,虽然这些“感知”在短时间内我们只是把他们简单的认为是以前的重复,但是客观上它们是已经在改变,或正或反,或优或劣,只有等时间流逝的足够长,才会显现出形象具体的改变结果。这个客观世界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而面对这个世界的所作出的决定、态度就是这个真实世界里的各个平行世界。
就像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有至少两个平行世界,一个是,哦,好像就是这样啊,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感觉看每个人都是开心的,当他生气时,他看谁都感觉人家在生气,还有一个是,不用搞这么复杂,不就是说每天都不一样吗,该过还得过,操那么多心干嘛,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这是这些年大家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因为未来不可预知,因为未来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因为当下的问题已经是多的解决不完了。是不是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既然未来无法预知,如何活在当下呢?肯定不是享受一天是一天,是吧?至少应该是这样的,当下是曾经世界的“过去”,那么现在的世界必定是未来世界的“当下”,“过去”我们无法改变,当下的现状是“过去”的结果也无法改变,那么假如现在开始做一些改变,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当下”被改变,因此,我们未来想要获得什么,或者成为什么,从现在的世界入手,开始选择我们能匹配未来的一些认知。
未来你想成为律师,那么当下是不是应该修习法律专业知识,未来你想环球旅游,当下是不是应该规划行程线路、经费补给,未来想要身体保持健康,当下就应该着手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平衡心态,但是多数人选择的不是上面的一个世界,而是选择了“要成为律师很难的”,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划上了叉,认为很难,自己达不到这个要求,“环球旅游,等有钱了再规划”,问题是什么时候有钱呢?万一一直没钱呢?“我现在身体健康的很,应该没问题的”,很多心血管疾病、癌症都是长年累月的积累才确诊的,并非一成而就。这就是我们能知道的两个平行世界,这两个世界就是每个个体面对同一事情、问题时,由于大脑的感知而做出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有那么一些人,她天生大嗓门、不计较、待人热情,大家普遍愿意跟她交往,因为觉得她“没心没肺”,跟她在一起有安全感,还有一些人,觉得谁都不如她,看谁都认为他们能力一般,大家基本上也会跟她保持距离。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会选择相信合作伙伴、相信供应商,被信任着当然对其投以真诚的合作以回报,而有一些商家总是认为是客户挑剔、对手挤兑,到最后,基本上客户就发生了神奇的挑剔遗忘了他们。这种感觉就像是有生命一样,而且就在你身边以“镜像”的形式呈现给你,但是如果不细心观察,是极难被发现的。
当然,每个平行世界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相对而存在的,这也意味着,在选择的时候不太可能兼顾,但是既然谓之平行,在某个跨度上是可以反选的,比如在2016年选择了勤奋,但是2017年选择懒惰,那么2016年的勤奋的成果也会在懒惰的世界里消失殆尽。在此,我在选择我要面对的平行世界时只要满足“什么能让我更好”,我就选择相对应的那个世界。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选自《大学》
释: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