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与一个县级市学校干部和班主任代表做了一个家校合育的交流,因为要拷贝讲课课件,我提前到达了会场,老师们也在这时陆陆续续走进来,于是,我眼前又展现了一个熟悉的画面:早到的人们大都“溜”到后面的座位坐下来,后来的看看坐位不多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在前三排坐下来。与大家交流的三个小时里,我与前三排听众互动频率远远超过了后面的人,而且靠前坐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下次再见到他们,即使叫不上名字,但起码混了个“脸熟”。他们之中的一位教师还获得了我义务给她带家长群的名额,她也从当天开始写教育教学日记。
感悟:这种现象在没有坐签限定的会场属于常态。我把先到者的行为定义为做“做选择题”,后到者定义为“做填空题”。然而,就是这些后来者成为了会场上的主角,因为他们坐在了距离演讲者最近的位置,无形中增加了自己与演讲者互动的频率,也从主观上减少了“开小差”的几率,如此因祸得福,他们就成了会场上收获最大的一群人。
作为家长和老师,也要有这种意识,让孩子们学会“抢”前三排,而不是“躲”到后面去。因为越是靠近事件中心位置,就越能提升孩子的自制力、专注度,也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成为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就不要让他们“堕落”到人群后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