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很多文章里调侃的对象,这样的人物设定,好像是为了蔑视他人的存在。于是,我们有意识的限制着自己,今天我们却要为“别人家的孩子”正名,还家长们一个安心。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261字】,请注意查收。
/ 01 /
“壮壮,你也报一个画画班吧,像你哥哥一样。”近半年的时间,妈妈都想着再给孩子报个班。
“不,我什么班都不想报”
“你哥哥画的多好,去学学吧,以后老师布置的‘板报’作业,就能自己做了。”
“我不想学,我就想玩。”
“向你哥哥学习多好,你哥哥就很爱画。”
我示意老婆,不要再说下去了。
“我们没有必要和‘别人家孩子’的孩子去比。”
“这是榜样的力量,哥哥难道不是他的榜样?!”
“恩~!”我愣了一会。
“对呀,没错啊!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难道树立一个榜样,也成了应该被禁止的事情。”
我心里嘀咕着,感觉我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难道我们一直批评的,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以免打击孩子。”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而我又错在哪里?
联想到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把孩子当成“神”一样的存在。
我希望,他能够绕开俗世的途径,直接寻求内心力量——也就是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理念。
蒙特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她提出了“精神胚胎”的理念。认为孩子并非白纸一张,“精神胚胎”就像扎根于孩子心中的一粒种子。它的发育过程,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具有自发性。外部世界,只需为它提供必要的养料就行,这个养料主要是养育者的关注。
毫无疑问,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寻求内在的驱动——学习成绩,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奖励,孩子因此能够自觉的学习,不用家人操半点心。
谁不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呢!
那样的生活得多惬意,生活将多么美好!
/ 02 /
可没有几个人,能够这么惬意。
壮壮两岁半时,体质突然变差,频繁的生病,最后发展为哮喘。
一定要加强孩子的体制,我们强迫孩子报了一个课外班——跆拳道。
孩子100个不乐意,但这个事情没得商量。
我们温和,却略带强迫的带着孩子去了三次道馆,才最终安抚了他紧张的情绪。
在练习中,我们为壮壮找到了一个榜样——黑红带的张乐昊。
并且,常常在孩子面前提起张乐昊,而壮壮对张乐昊也很崇拜。
这样一来,我们的行为不就成了,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
这不正是现在教育中,常常讨伐的一种方式吗?
专家说:要尊重孩子,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
这也正是,我非常疑惑的一个问题。
你不去争第一、不去寻找榜样、不去设定目标。这不正是典型的“佛系”儿童吗?
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还未开跑,就进入“佛系”。
未“得”就要“舍”,这不就把孩子当“神”一样的存在吗!
/ 03 /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很多学习本身,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兴趣。
学了几个生词就能带来莫大的兴趣?
背了几首诗就能引起莫大的兴趣?
弹了几首曲子就会产生莫大的兴趣?
这怎么可能,没有几个孩子能够天然的办到。
你不断的学习生词,最可能的原因是,可以轻松的应对考试,可以拿满分;
你一直在背诵诗词,有可能就是作为炫耀的资本,也可以体会到比爸爸强;
你坚持在练习弹琴,也许就是被逼的,没办法。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感受,我们之所以学习一样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动力在起作用。
自己的变化,别人的鼓励,榜样的力量,目标的设定。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任何一种学习,都不是绝对化的一个目标在驱动,而是特定的一个或多个目标的联合作用。
男生之所以对玩篮球感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吸引女孩子的注意。
一个人突然瘦了很多,并开始变得很精神,极可能是正在谈恋爱。
/ 04 /
教育,说到底,不管是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一棒子将“别人家的孩子”打死,我们也因此失去了榜样的力量。
我们唯一要杜绝的,就是以孩子的弱项和他人的强项做对比。
我们要做的是,以孩子的强项带动他的弱项,用别人的强项带动孩子的强项。
这是榜样的力量,也是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
而“别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成为我们孩子的榜样。
#心理学知识66#
思维01│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方式,这源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当有这些保护方式时,谈话和交流总是不能给顺畅,因为我们的感受被这种保护方式切断了。按照心理学家的观点,我们的心可以分为三层:保护层、感受层和真我,由于保护层和感受层的存在,无法触碰真我的关系就无法真正的拥有亲密,要想和恋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就是要穿越心灵的保护层直达真我。
心理学故事:滥好人保护层的三板斧:“体谅他人”,表现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忧伤”,用忧伤表示自己的愤怒,还是对自我的攻击;“拖延”,通过这一招让对方失去耐心。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