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若幽兰
好久没去图书馆了,今天刚好有事路过图书馆,一走进去,那浓浓的书香气氛顿时让人觉得有种别样的感觉。就好象又遇见了心仪的初恋一样,让我有种莫名的兴奋。
图书馆里依然是静悄悄地,馆里的工作人员也依然冷漠的忙着他们份内的工作,对于每一个进入图书馆的人都视若无睹。真羡慕他们能在图书馆工作,每天面对那么多的书,有空时翻翻,该有多好!
书架上依然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排排书,面对着那么多的书,都真不知选哪本好了。除了古今中外有名的作家的书籍外,仍然有许许多多普通的作者的书。整整三层楼里摆满了各种各样,文学,艺术,音乐,绘画,人物传记等各种书籍。
望着这么多书籍,突然想起了路遥曾说过的一句话:只有站在图书馆里,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是呀!站在图书馆里,望着那么多看也看不完的书,才发现自己的理想啊,爱好呀,还有写的那么点文字,就如同沧海中的一粟,尘土中的微尘一样是那么的渺小和不值一提。
常常看到有许多人沾沾自喜的写道,自己出了几本书籍,甚至有人写道因为写作把日子过成了诗的模样。诗的样子是什么呢?诗的样子是美好,浪漫,是脱俗,是不食人间烟火,是象鲜花一样永远娇艳的盛开,是象云朵一样飘逸自在,是从没有坎坷泥泞,风雨相伴,是一直有骄阳相伴永远快乐的日子!
那样的日子是仅仅靠几年写作就会拥有吗?当然一个人能出书足以说明他(她)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比一般写作者高出一筹,如果他们的书放在图书馆里,又会有为少人会翻呢?
图书馆里那么多的书,光挨个看完一排的目录都够人眼花瞭乱的了,人们所选择看的大都是些著名作家的书。我每次去也一样,鲁迅、莫言、梁晓声、朱自清、张爱玲、三毛、严歌苓、池莉、铁凝、席幕容等那些经典名著都看不完,那有空去翻那些默默无闻,五花八门的书。
最爱读的还是路遥的书,它的书总是那样朴实无华,贴近生活,让人产生共鸣,又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虽然在上学时已读了它的所有书籍,也早已买了他的《路遥文集》《平凡的世界》等书,但到了图书馆还不由得想去搜寻他的书。
但惊奇的发现,他的《平凡的世界》在图书馆里分为上中下三册,且每本都是页面发黄,有的甚至封面已快掉了,污渍斑斑,书的页角已全部卷起,就像一个肮脏的流浪者一样,不堪入目。
但这种情形,与书架上其它许多看起来仍然崭新的书相比,恰恰说明它的借阅率,和阅读率有多高!因为人们喜欢他的书,既使它已不那么美观,那样的陈旧,甚至有的页面已经掉线了,但还是争相借读着,一本书不知经过多少人读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看到这种情形,心里还是一阵高兴,一种敬佩和崇拜的情绪也油然而生。这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的力量和感染力!
《平凡的世界》真的是很耐读,让人百看不厌的,每看一次好象都有不同的感觉,但每看一次都会给人同样的一种积极向上,一种激动而奋进的力量,难怪那么多的人都喜欢它。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就那么安静的摆在那儿,足以说明了一切!
的确,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已成了全民写作的时代,只要想写,人人都可以在各个平台去写作,写作已不是原来那样的高不可测,也不显得那样的风毛麟角了。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虚怀若谷,放低姿态,勤勤恳恳的去耕耘的。
山不言自高,水不语自深。也许在浩瀚的书海里,在写作的道路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凡渺小,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