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初冬的当口,许多人走出门,为的就是看千树万树披金戴红,那是与春天相对称的另一种五彩斑斓。如果说春天的颜色主要是百花盛开营造,深秋的色彩则是由千树万树点缀。同样的七彩缤纷,何来分别?
到了暖湿气流与塞外来风反复纠缠与拉锯的暮秋初冬时节,大地的颜色开始变得绚丽多姿。除了依然顽强盛开着的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千树万树的叶儿也同样是层林尽染。其中,红、黄、褐居多,且还有不少变种,加上那些四季常青的,就共同挥毫泼墨形成了油画般的画卷。
说到暮秋初冬时节的红色,人们容易想到红枫,其实还有鸡爪槭、枫香树等,甚至包括水松;说到黄色,人们容易想到银杏树,其实还有无患子,也是如同银杏树的金黄,如果把鹅黄色的垂柳和黄褐色的榆树、榉树乃至梧桐树等算进去,就更多了。
在我印象中,枫香树(图1)是不多见的。11月27日早晨在食堂吃罢早饭,走到主干道,就看见了一大片红,它们伫立在小河浜边上,有好几棵。作为落叶乔木,据说其植株可以高达30米,其胸径最大可达1米,但我见到的枫香树或许仍然处于其成长的婴幼儿时期,算不上很高大。但是,架不住成片,所以看上去是红彤彤的一片。枫香树似枫树,兼有香味,故名枫香树。即使这几棵枫香树尚在幼年,但其气派相比红枫、鸡爪槭,也是不遑多让,成为比较难得的秋季红叶观赏树种。有一首诗,里面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的“枫林”,就是枫香树林,可见历史绵长,观赏性更令人赏心悦目。
说到暮秋初冬的那一抹红,自然少不了鸡爪槭。许多人容易把红枫与鸡爪槭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差别的。
——差别之一是叶形。鸡爪槭的叶子常见的是7片,每处间开裂的深度比较小,它的叶形比较修长;而红枫的叶子通常是由5-9片组成,每片叶子开裂比较深,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全裂。
——差别之二是叶色。鸡爪槭的叶子春夏季节是绿色的,到了秋季尤其是深秋初冬叶色才变红,之后叶子凋零,直到大地回春;红枫的叶子从春季开始就是红色的,一直会红到秋季,因此观赏期跨越了三个季节。
——差别之三是树形。鸡爪槭的树型比红枫要显得更加疏松一些,枝干的外皮比较细腻、光滑且有韧性,干皮呈绿色;红枫枝干的外皮比较粗糙,干皮呈红褐色。
和家附近4A级公园里的鸡爪槭相比,单位里的鸡爪槭看上去比较小(见图3、4),一般分布在建筑物边上或大树下,不像公园里的鸡爪槭有至少8米高,可以算袖珍型的。不过,树冠都是伞形,枝条开张,显得细弱,叶形都比较美观,入秋后转为鲜红色,色艳如花,灿烂如霞,为优良的观叶树种。
29日,我在单位溜达,偶然瞥见一棵松树也是红色——准确说,是红褐色或者铁锈色——这有点颠覆我的认知,因为平时看见的苍松翠柏,是四季常绿的。一查,原来是池杉(见图8)。池杉是柏科中的乔木,理论上高可达25米,但我看见的这棵池杉大约10米上下,不算高大。池杉看上去比较红,一方面是叶子,另一方面是其果,这有点像栾树,它的苞鳞与种鳞合生,种子椭圆形,稍扁,褐色,1-2月开花,秋后球果成熟,就变成了紫红色。至于池杉的叶片,呈散短针状,叶色翠绿可人,退冬前叶转紫红色,与、水松、落羽杉类似。
池杉在暮秋泛红已经让我感到诧异了,更让我惊奇的是它居然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生长于潮湿地,甚至比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水松还名贵。后者,显得更加不同凡响。
眼下,除了那些四季常青的树木,大多数树种在变色,然后叶片随风掉落,如梧桐树、樱花树(见图2)、榆树、榉树(见图6)等,基本上是褐色或黄褐色。也有呈金黄色的,单位里的银杏树(见图7)很多,除了随处可见的银杏树,还有专门的银杏林,不说也罢。那就说一说无患子(见图5)。
其实前面说的鸡爪槭也是无患子科,但秋后的颜色是红色,而无患子本身在秋后则是金黄色或者橙黄色。当然,在之前,它们都是绿意盎然的,只是到了深秋才变色。单位里的无患子不算多,不过,有那么几棵就足以令人兴奋了。无患子树一般比较高大,枝叶稠密,冠大荫浓,是秋后优良观叶、观果树种之一。
(图1-6拍摄于2023年11月27日,图7-8拍摄于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