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这些年来,我讲过很多课,包括在党政军的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讲台都讲过,但在一个庄严的毕业典礼上讲话,对我来说是第一次获此殊荣。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就叫“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奋斗”。
前面讲了,在这里讲话对我来说是殊荣,为什么呢?因为我从来没有从哪所院校毕业。
我们这代人属于特殊群体:
长身体时遇上国家经济困难;
进中学遇见文化大革命;结婚时遇上计划生育;步入中年遇上机构改革,打破铁饭碗。
有句俗语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来看,我们已经满盘皆输。
如果说命运的话,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命运。
给我刺激很深的,是1987年,我与五位分别二十多年的老同学聚会,结果发现他们的学历不是本科就是研究生。
唯独我这个学校的班长、特等生,保送上中学的,还保持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学历——初中毕业。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人生的危机,当年我已经35岁了啊。
那次聚会之后,我参加了自学高考。在大约3平米的小屋子里面,满墙、满桌、满地的图表,红笔、蓝笔画得密密麻麻,累了就躺在办公桌上,枕个抽屉睡一会。
我用两年时间,考下了党政干部自学大专,迄今为止这是我的最高学历。
我们这代人,注定了要比别人走得更为艰苦。我当过工人,当过基层的战士,什么都干过。
今天很多人,都讲金一南如何如何,而我自认为最为骄傲的是什么呢?
我曾经在连队夺得过插秧第一名,插秧插到腰弯下去直不起来、直起来弯不下去,人达到极限,在第三天下午一个一个超过了安徽兵和湖南兵。
凭什么,就凭这种意志,这是我最光荣的一点。
我们没有什么好的运气。我曾经在修机厂的混凝土搅拌机前,搅拌了三天三夜。
他们往里面倒砂浆,我在那儿撕开一袋水泥往里倒。一袋水泥一百斤,到最后我的手抓紧后松不开了,松开了就怎么也攥不拢,完全僵了;脸上、身上全都是水泥石灰,一出汗就烧石,脸上胳膊上烧得一块一块的,斑痕累累。
如今我们站在台上穿着西服,大家看着油光水滑的,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我们就从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
后来我入伍,在基层连队干了11年,出板报、墙报,打篮球,参加各种比武,忙得热火朝天,全然不知高考机会已在身后悄悄消失,完全不知道啊。
我从来不是那种敏感的人,对机会表现得比较盲目。
我36岁学外语,41岁学电脑,46岁副高职称,47岁走上讲台。
不管从哪方面说,我从来没当上过时代的弄潮儿。
我形容自己是“疲于追赶末班车”的人。最后一班车快开车了,我才上去,始终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我的角色一直是这样的。
但是几十年下来,我今天能够有所作为,取得点成就,最大的原因不是智商,不是聪明,我只把握住了一点:
从来没有厌弃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
当工人被称为“天生的好车工”;到部队当无线技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技师”;到国防大学图书馆当管员被称为“天生的好管员”;走上讲台当教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教员”。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天生的呢,我就相信一句话:
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从干好工作开始。
整天埋怨,整天牢骚,根本不爱自己干的事情,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数十年走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点体会: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做有心人,就是学习
为什么要做有心人?因为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因为知识过时得太快了。
惟有有心,才能让你持续学习、持续积累、持续追赶。
以前我在军区通讯团做无线技师,冬天寒风凌冽,屋子窗户根本糊不住,早晨醒来发现脸盆里的毛巾冻得梆梆硬。
就在那个宿舍里,我把一本哲学史简编全部啃透,用红笔蓝笔铅笔,记了大量的笔记。
我完全想不到啊,二十年前的记录,成为二十年后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的基础。
那些教授讲军事战略,不管谁上台都从历史开始,从哲学开始,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我是自学的英语,比同学差多了,但下课以后,我都能讲清楚要点在哪里。
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可知。就是因为不可知,人生才成为一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奋斗空间。
大家常说一句话,“学到用时方恨少”,关键看你是不是有心。
如果无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一定学得进去;如果有心,风餐露宿的场所,照样是很好的学习天地。
我在基层连队12年,没有比别人更好的条件,之所以能多看一些书、多做一些笔记,回想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了别人看电视的时间、聊天的时间、打牌的时间。
我们讲,社会有种种不平等,但是唯有时间对每个人一律平等。
对时间资源的不同运用,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原来人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我们这代人甚至没有起跑线。今天有人说我们是成功者,怎么成功的?
就是做有心人,就是学习。
做难事是最有效的耕耘
我经常讲:做难事,必有所得。
干困难事,就是自找苦吃。为什么要干困难事?要我说就一条,是为了克服平淡。平淡是磨灭理想的钝刀子。
人们常说成功毁人,是因为成功带来骄傲与自满,让人松懈;人们也常说失败毁人,是因为失败导致颓丧和自弃。
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成功与失败只占人生命的不到1%,人生命的99%都是平淡。
每天同一时间上班、同一时间下班、干同样的工作、看同样的报纸、写同样的文章、准备同样的课程,即使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也会在时间长河的打磨中,被平淡冲刷成一块鹅卵石,四面溜光。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最大的杀手,既不是耀眼的成功,也不是痛心的失败,而是悄无声息的平淡。
2006年,我通过很多关系,不是为了提职晋级,而是为了坐军舰横跨太平洋,参加中美联合军演。
一上舰,很多官兵都很疑惑,因为当年我已经是少将的军衔,将军完全可以坐飞机去参加军演,横跨太平洋多么枯燥、多么辛苦,还要晕船,还要呕吐,何必呢?
我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毛主席说的:不但要学有字之书,而且要学无字之书。
没想到我们在北美水域,碰见了军舰自1979年下水以来遇到的最大风浪。副舰长室距海面高度15米,平常海浪根本打不下来,那天滔天巨浪扑面而上,所有官兵不许上甲板,一上去立马就会被卷到海里。
当时锚链仓被巨浪打碎,涌进30吨海水,无法救援;军舰前面的信号灯被打得踪影全无;机关炮的炮衣被巨浪撕成碎片;2公分厚的钢板弹药箱,被打得弯曲过来。
我的那本书《苦难辉煌》,就是在横跨太平洋的34天,在那艘881舰上定稿的。
当时风浪整整持续两天半,我心中冒出不祥念头,我说:糟了,这本书白写了,有可能回不去了。
我心想,要是来架直升机救援,把我的笔记本吊走就行,书稿全在笔记本里,人走不走无所谓,要把笔记本吊走。
那时候真是异想天开,实际上这么大的风浪,直升机根本无法救援。
最后我们进入维多利亚港,加拿大舰队司令和军官站在山坡高崖,向我们敬礼,因为中国海军编队扛住了最大的风浪。
我和老舰长共同站在指挥舱,他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幸亏我舰是1979年下水的,都是上海老工人的焊缝,没有工程的层层转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拿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拿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我们在前三十年,奠定了完整的工业基础,留下了良好的工作作风。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一遍遍做困难事的原因。
艰苦的实践、充满风险的实践,给你带来的认知,是坐在空调房里品着茶水看材料,所不能获得到的。
“做难事是最有效的耕耘”。
生活不能总是一潭死水,生活需要波澜,没有波澜就去营造波澜——不主动把自己逼上墙角,形势也会把你逼上墙角。
1972年入伍时,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句话,“做难事必有所得”。哪怕干砸了、干失败了,也是收获,也比不做收获要大。
这句话直到今天都没变过,已经成了我人生的一个信条。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讲,普通人的一生只使用了自身能力的4%。你没有干过,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做难事,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才华就会被磨没。
平淡最杀灭人的志向。像我们没有起跑线优势的,想要有所作为,必须着力于克服平淡。
要敢于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敢于舍弃轻车熟路,敢于打破自我形成的固定节律,敢于把自己逼上墙角。
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从习惯和环境营造的惰性中解脱出来。
藏族诗人饶阶巴桑说:
成熟的年龄,多余的是成熟。我们哪个人内心没有过火花?又有几个人能够将它聚成火焰?我们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理想,几十年风雨过去,又有几个人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
就像诗人艾青写的那句诗一样,“当死亡还没有来临,把能量都发挥干净”。
不是说死亡已经来临,只是我这个人能量特别大,真可惜什么都没发挥出来。不是我们喜好这个,而是要充分激发自身潜力。
立大格局成大事
如果仅仅把学习当作一个晋职、就业的敲门砖,那是不够的,因为格局还不够。
我碰到过一个很好的战友,在战略研究上卓有成效,后来调到机关了,很多书和笔记都放在那儿,我就问他怎么办?他说,你全处理吧,我不要了。
我能体谅他,他觉得走上行政岗位了,当上副主任了,敲门砖敲开门了,砖头就可以扔掉了。
但是,如果就是这种学习,格局太小了。
我到黄埔军校去,那个军校的门脸让我印象深刻——升官发财请走它路,贪生怕死勿入此门。
当年凭借这种信念,多少名将由此产生!
你看我们国防大学的前身,抗日军政大学,“黄河之滨,集合了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中华民族一代一代走来,就是靠着这样的格局,这都是前人给我们的奠基,我们站在前人肩膀脖子上了。
今天我们的肩膀,能不能像前人那么硬?后人踩着我们的肩膀时,会不会说我们这代人是软肩膀,一踩就踩塌了?这都是我们今天学习、进步必须要具有的格局。
有这样的格局,你才能使自己的能量不像个手电筒一样四面散射,而是像激光那样高度聚集,让你真正具有穿透力,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专注。
而今天中国的格局,从改革开放时3000多亿人民币的产值,到今天的90万亿人民币,国力急剧增长。
从世界大格局中看,中国今天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等。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的26.7%,位于世界第一;
等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占全球比重的40%-45%。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格局。
清华大学的阎学通教授讲得非常好,他说:
中美关系想要改善有个前提,也不难做到,中国国力江河日下,中美关系一定改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一定有麻烦。
美国人除了担心我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更加担心的是什么呢?
《华盛顿邮报》评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理工毕业人才。2001年-2014年,中国新开设了1800多所大学,培养了近500万科学、技术、工程、医学毕业生,数量是美国的10倍。
被我们自己广为诟病的大学扩招,现在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美国最担心这点。
这从反面证明了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必然包含中华文化的复兴,包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学习要有的格局。
我当年的理想,依然是今天的理想
我们才刚刚开始,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麻烦还很大,必须一步一步地前行。
这样做,绝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整个民族复兴。
作为奋斗者,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绝不单是成功的享受者,所以今天有人说“金教授你别被吹得飘飘然”,我就跟没听见一样——说我再好,我就这样,说我再差,我也就这样;我就是我,我没有变。
从当初的工厂、车间、连队一路走到今天,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我没有任何改变。
我当年的理想,依然是今天的理想。
最让我骄傲的,不是我获得了多少东西、多少社会名誉,而是我保持了自己的本色。当年我在连队当兵,教导员对我的表扬“金一南没有忘本”,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什么叫做人之本?
不忘本,就跟不忘初心一样,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我们要活明白、搞清楚,反复问自身这些问题,一定要把持这个“本”。
只有这样,我们才任何时候都不会骄傲,任何时候都不会萎顿,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困难吓倒。谢谢。
生活中,我们常说,订的目标要跳一跳能够得到的桃子。目标太大,太远实现不了。
我36岁学外语,41岁学电脑,46岁副高职称,47岁走上讲台。
从来没有厌弃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
当工人被称为“天生的好车工”;到部队当无线技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技师”;到国防大学图书馆当管员被称为“天生的好管员”;走上讲台当教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教员”。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天生的呢,我就相信一句话:
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从干好工作开始。
人过三十不学艺。金教授36岁学习英语,41岁学习电脑。
做有心人
什么是有心人?能够看懂时代发展的方向,能够捕捉到领导的工作思路,能够准确预判领导决策。把自己该做的事情提前做好。
李佩甫的小说《城的灯》中,从农村当兵的冯家昌,到了部队,家里有四根棍(二弟)要等着他日弄出去。他办板报,不分寒暑冬夏,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蹲在那里写板报。一共办了200期。他被提拔,做了班长。每天中午,他去河滩担粪挑水种南瓜,冬天辆架子车南瓜解决了部队蔬菜难题。最重要的是,廖副参谋长到部队视察,晚上汇报工作,突然停电,在三秒钟的黑暗之后,作为文书的冯家昌立刻从兜里“嚓”点亮了一个蜡烛头,放在了廖副参谋长面前,又“嚓”地点亮一个蜡烛头放在连长面前,然后不到两分钟,提着一个汽灯挂在会议室。
这一系列操作,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能做到的。也许给予此次表现,廖副参谋长,把他要走了,他成了冯参谋。
做有心人,就是学习
为什么要做有心人?因为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因为知识过时得太快了。
惟有有心,才能让你持续学习、持续积累、持续追赶。
以前我在军区通讯团做无线技师,冬天寒风凌冽,屋子窗户根本糊不住,早晨醒来发现脸盆里的毛巾冻得梆梆硬。
就在那个宿舍里,我把一本哲学史简编全部啃透,用红笔蓝笔铅笔,记了大量的笔记。
我完全想不到啊,二十年前的记录,成为二十年后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的基础。
那些教授讲军事战略,不管谁上台都从历史开始,从哲学开始,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我是自学的英语,比同学差多了,但下课以后,我都能讲清楚要点在哪里。
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可知。就是因为不可知,人生才成为一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奋斗空间。
大家常说一句话,“学到用时方恨少”,关键看你是不是有心。
如果无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一定学得进去;如果有心,风餐露宿的场所,照样是很好的学习天地。
我在基层连队12年,没有比别人更好的条件,之所以能多看一些书、多做一些笔记,回想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了别人看电视的时间、聊天的时间、打牌的时间。
我们讲,社会有种种不平等,但是唯有时间对每个人一律平等。
这就是有心人。
干困难事儿。
“做难事是最有效的耕耘”。
生活不能总是一潭死水,生活需要波澜,没有波澜就去营造波澜——不主动把自己逼上墙角,形势也会把你逼上墙角。
1972年入伍时,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句话,“做难事必有所得”。哪怕干砸了、干失败了,也是收获,也比不做收获要大。
这句话直到今天都没变过,已经成了我人生的一个信条。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讲,普通人的一生只使用了自身能力的4%。你没有干过,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做难事,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才华就会被磨没。
平淡最杀灭人的志向。像我们没有起跑线优势的,想要有所作为,必须着力于克服平淡。
要敢于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敢于舍弃轻车熟路,敢于打破自我形成的固定节律,敢于把自己逼上墙角。
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从习惯和环境营造的惰性中解脱出来。
藏族诗人饶阶巴桑说:
成熟的年龄,多余的是成熟。我们哪个人内心没有过火花?又有几个人能够将它聚成火焰?我们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理想,几十年风雨过去,又有几个人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
就像诗人艾青写的那句诗一样,“当死亡还没有来临,把能量都发挥干净”。
不是说死亡已经来临,只是我这个人能量特别大,真可惜什么都没发挥出来。不是我们喜好这个,而是要充分激发自身潜力。
立大格局成大事
如果仅仅把学习当作一个晋职、就业的敲门砖,那是不够的,因为格局还不够。
我碰到过一个很好的战友,在战略研究上卓有成效,后来调到机关了,很多书和笔记都放在那儿,我就问他怎么办?他说,你全处理吧,我不要了。
我能体谅他,他觉得走上行政岗位了,当上副主任了,敲门砖敲开门了,砖头就可以扔掉了。
但是,如果就是这种学习,格局太小了。
我到黄埔军校去,那个军校的门脸让我印象深刻——升官发财请走它路,贪生怕死勿入此门。
当年凭借这种信念,多少名将由此产生!
你看我们国防大学的前身,抗日军政大学,“黄河之滨,集合了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中华民族一代一代走来,就是靠着这样的格局,这都是前人给我们的奠基,我们站在前人肩膀脖子上了。
今天我们的肩膀,能不能像前人那么硬?后人踩着我们的肩膀时,会不会说我们这代人是软肩膀,一踩就踩塌了?这都是我们今天学习、进步必须要具有的格局。
有这样的格局,你才能使自己的能量不像个手电筒一样四面散射,而是像激光那样高度聚集,让你真正具有穿透力,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专注。
而今天中国的格局,从改革开放时3000多亿人民币的产值,到今天的90万亿人民币,国力急剧增长。
从世界大格局中看,中国今天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等。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的26.7%,位于世界第一;
等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占全球比重的40%-45%。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格局。
清华大学的阎学通教授讲得非常好,他说:
中美关系想要改善有个前提,也不难做到,中国国力江河日下,中美关系一定改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一定有麻烦。
美国人除了担心我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更加担心的是什么呢?
《华盛顿邮报》评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理工毕业人才。2001年-2014年,中国新开设了1800多所大学,培养了近500万科学、技术、工程、医学毕业生,数量是美国的10倍。
被我们自己广为诟病的大学扩招,现在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美国最担心这点。
这从反面证明了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必然包含中华文化的复兴,包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学习要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