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以来统共看了两部剧,风声和有翡,全都烂尾了。风声裘庄捉鬼的前半段还是异常精彩的,但当看到谜底揭开大半,金圣火赴死之后我看剧的兴趣就不大了,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能力猜出下一步会怎么演,但之后的剧情我全猜到了,然后剧果真像我的猜测的那样展开了,我自然就没什么期待了。在剧的前半段编剧给的东西太精彩了,到后面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的时候就像黔驴技穷了,落差太大。
我展开说下有翡吧,不展开说风声是因为该剧本身很精良,只是结尾处理有瑕疵,说烂尾是因为我对该剧期望高之甚高,认为该剧实在不应该有这样的瑕疵存在。昨儿有翡点播大结局了,40集往后烂尾初露端倪,看完大结局烂尾无疑了。
整部剧51集,因为剧的情节和制作算不上上乘,所以没有男女主角的画面我基本上会拖过,有翡弹幕里也一水儿来看王一博赵丽颖的,俩主角几集不出现或者戏份少了,弹幕就能把几个配角骂死了。主角或者说偶像的个人魅力极大的带动了播放量。想象下如果换做其他人主演,我可能也追不到最后,当然两位主角也是极其努力和用心的去诠释角色的,不然大家也不会因为配角戏多为俩主角意难平了。有翡整部剧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不连贯,就像给一幅画涂色,有的地方颜色涂深了有的地方涂浅了,有的剧情安排蛮有逻辑,有的剧情突然又变的很无脑,人物的刻画有时候很深刻,有时候这人物又突然像个工具人。
有翡更像被商业化了的商品剧。标志性的香港导演指导,三个编剧,启用顶级流量,剧短平快,像极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快销产品里的爆款。香港导演应该是国内把影视剧商业化商品化营销做的最出色的一撮人,对影视行业有极强的商业嗅觉,且有超高的商业化运作能力。这也是近些年香港影视剧和电影不再像90年代那会儿那么辉煌的原因,商业气息太浓,人文气息欠缺,其实有翡的导演是有努力强行调和这两要素的,但效果很差,最终呈现出来很多情节的安排十分勉强。反观台湾近两年常出小制作大情怀的精品剧出来,同时充满人文气息,传递普世价值观的正午阳光的剧在内地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抢眼。
旧香港影视剧的套路被这些导演当拍剧的捷径来用,作为看过无数90年代香港影视作品的80后观众来讲,这些套路就显得非常过时了。
以上纯属闲谈,希望导演们套路少一点,真心多一分,挣钱不是制作剧作的全部,观众和读者看影视化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本质是看和领悟该剧和该作品传递出来的优秀的精神和价值。传递精神和价值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剧作的终极使命,掺杂太多其他的东西,那感受能纯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