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讲:率性之谓道,性何为也?普世的价值观常常把性等价于任性,然而我认为除了传统的“任性“,还有理性,即任着自己的“顺性”和理性行动,具体而言,采取何种行动,关键看自己内心所求。同一件事,如果出于不同的想法,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措施。
我们常常想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世上真的有简单的方法么?我们常常认为简单的真的是简单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举个例子,亿万富翁的1万块和穷苦人家的1万块对于他们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虽然是同样的1万元。这时,我要引入新的概念,既逆着自己的任性,同时也叫任“自己的理性”我现在的想法叫“吃苦”,
何谓苦?做自己不能做之事,忍心中之痛苦,不做自己想做之事,不尝已知的快乐,其中,不做快乐之事最为痛苦,因为快乐相比传统的痛苦更加难以控制,我们明知这种事会带来快乐的情绪,不去做,宛如心中有千万蚂蚁在抓痒,有人会问?这是找罪么?是啊,苦痛也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课题,但如果不把苦痛当作苦痛,自然也就没有苦痛,放下分别心,心中自然一片澄净。
这就是修行吧,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