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走得更快更远。
但是,好走的路往往都是下坡路;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也许正在面临裁员的危险——富士康员工被机器淘汰,银行柜员被移动支付淘汰,都是时代变化造成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在走上坡路呢?我觉得,以下三个方向值得我们思考:
1.当你做的事情,能够提升自己的可迁移能力的时候;
2.当你做的事情,能让你认识更多的人、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的时候;
3.当你做的事情,能够开阔眼界、让你每次都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
提升可迁移能力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学习社群,主要学习项目是群主的课程。这个课程质量并不怎么样,但是,群主要求我们每天坚持写作,每天至少800字,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不同于现在很多写作训练营发起的12天写作、21天写作,却远远赶不上我们社群的练习量。
后来,我从项目助理的岗位、转型到新媒体运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文案写作能力强。这跟我在社群的学习经历,是分不开的。
写作就是一种“可迁移能力”。即使我后来不在写作社群里面,也能够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去。
所以,我常常会抽时间来反思:我现在正在学习的技能,有哪些是可以迁移的?
比如说:我以前做过营业员,后来跳槽去互联网公司做项目。之前积累的销售经验,有很多都是可以迁移到项目管理工作中去的,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包括营销能力。
“可迁移”的能力越多,我们在转岗、跳槽的时候,就越容易占据领先地位——谁说转岗、跳槽就必须从零开始呢?
不断积累人脉资源
人脉是这样一种资源:当你遇到很大的困难、无法解决的时候,你的朋友只需要打几个电话就能帮你搞定。
或者,别人一次不经意的推荐,就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曾经在十点读书会的社群里,参加过“100天行动”,在社群里认识了一个小伙伴——景景。
打卡结束后,景景问我要不要去另外一个社群里继续打卡?当时我正意犹未尽,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后来我才发现,这个社群里简直高手云集:有时间管理达人、有在线教育平台的讲师、还有手绘插画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这哪里是一个普通的打卡社群啊,这分明就是大咖云集的沙龙!
所以,当我的朋友到处请教大咖、牛人的时候,我只需要在群里留个言,就能轻松把问题解决了。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我们的“人脉资源”,那些在朋友圈点赞的泛泛之交、跟同甘共苦过的兄弟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圈子都适合我们。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如果我们常常都能认识不同领域的人、并且可以和其中少部分人建立连接、结下深厚的友谊,那么,我们的人脉资源就会越来越广泛、未来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不断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在某APP上看新闻,刚看完、APP又推荐一则相似的新闻给你;你刷完一个15秒的短视频,紧接着、系统又自动推荐一个相似的视频给你......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知识大迁移》提到了这样一个情况:软件系统会根据你的喜好、不断推送相似的内容给你;久而久之,你的知识面就会越来越窄,对自己不关注的领域几乎一无所知,你的视野就会变得无比狭隘。
如何摆脱这样的窘境呢?
除了读书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旅行、接触不同的客户、认识新朋友、跟不同领域的人聊天......
罗振宇说:“一个数码工程师除了上班之外,还特别爱下围棋。围棋和他的工作毫无关系。但是,他突发奇想,把围棋和计算机科学联系起来,就创造出举世闻名的阿尔法狗。”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不仅要做精专某个领域的“专才”,最好还能涉猎广泛、成为什么都知道一点点的“通才”,才能避免陷入狭隘的困境。
有一次,朋友问我现在的工资是多少?然后他开了一个略高一点的价位,问我愿不愿意跳槽去他那边?
我目前的工资并不高,比重庆大部分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平均工资还略低一些;但我有机会参与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项目——每周采访一位有故事的重庆人。
这个栏目让性格内向的我,接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重庆最高段位的剑士——李袖;本土著名的嘻哈歌手——梦徐;用花椒制作冰激凌的Min;重庆哈雷协会的骑手——怪蜀黍;以及《冰与火之歌》的中文版译者——屈畅老师......
虽然采访他们,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也不能让我快速涨工资;但是,他们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让我一点点打开自己的眼界,这样的经历,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予我巨大的改变。
最后,我婉拒了朋友的邀请。
因为我知道,自己现在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它还能帮我大开眼界、涉猎专业以外的领域,帮助我未来能够赚更多的钱。
读到这里,我们不妨一起回顾一下,你现在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以上任何一条呢?
当你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技能正在不断增加、人脉不断地在积累、眼界正在一点点地打开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走上了生活的“上坡路”。
如果一条也不符合,你是不是需要做点什么改变了?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