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看过很多写作的定义,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或字斟句酌,类似老学者之类,或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其实,无论他们采取怎样的说辞,我认为他们说的都对,但小庄想结合自己近二十年来的写作生涯所沉淀下来的体悟,自己对写作下一个定义。
我认为,写作是一场“外内外”的无限循环旅程。
怎么来理解外内外呢?
简单说,就是一个写作者所看到、所听到、所触碰到、所感知到的,独立于写作者之外的所有信息总和,我们称之为“外”,他们会以一种认知素材的意识形态存储在写作者的脑海里,如果打一个比方的话,我们则可以将之理解为,种植着各类瓜果蔬菜的蔬菜基地。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讲,肯定了生活对于写作的决定性影响,生活是写作的本源,没有生活,写作将无从谈起,没有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何为“内”呢,当写作者有感而发时,提笔想要撰写文章,在主旨明确、主线清晰的前提下,把日积月累下来的素材,围绕既定行文主题与行文框架进行整理加工,按照写作者的主观意识有序码放的过程,即是“内”,简单来说,就是选菜、摘菜、炒菜的过程。
而最后一个“外”呢,则是成品出炉,写作者以文字为载体,向世人直抒胸臆,这个“外”就是写作者将自己的思想,以文字载体的方式,回归到外部世界中去。TA是写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外化,是写作者所思所想的文字外显。在这个阶段里,就是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出锅的过程。
有人会问,能不能说通俗点,当然没问题,简单说,一个写作者的所见所得,终将会在他写文章的时候用到,当他写完文章,将之公布于世的时候,他二度加工过的所思所想,将重新回到别人的认知世界里去。那么,这其中,以写作素材形式存在于写作者脑海的所见所得就是“外”,指代的是生活本身这个外部素材源,而他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写作者构思运笔的过程,即为“内”,写作者表情风平浪静,内心里却为了写好一篇文章,搅得暗流涌动,写好的文章,以成品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即为 “外”,这里的外指代的作品问世,化身一个影响外界世人认知的一个思想者的角色。
那么,第二个问题,我们又要如何理解“无限循环旅程”这个概念呢?
简单来说,生活与写作者组成了一个无限的循环圈。
生活中的人、事、物等客体信息被写作人吸纳来作为素材原料,写作人用脑对之进行分析,加工转化为自己的素材库存,当某一天,写作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被激发,写作人就会出于一种职业习惯,自发调动素材库,以文字的形式,以脉络清晰的思路表达出来,用作品影响外界。
在某种意义上讲,两个外都是由人、事、物组成的生活本身,一个是写作者素材来源,另一个是写作者的思想辐射对象,简单一点地讲,就是写作源自生活,又反哺生活,而将素材吸纳与文章产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就是写作者自己的创作行为。
所以说,生活这个所谓的外界与写作者的写作行为始终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并且在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那么,壮大后的生活本源注定将重新以素材源的角色出现在写作者面前,所以,在理论上来讲,生活与写作者二者创造出了一个集供给、加工、产出三位一体的循环产业链,并且是属于无限循环的相互供给关系。
那么,为什么在开篇之际,小庄要着重说下写作的本质呢,这是因为只有我们在彻底看清一个事物的时候,才能知道如何下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之前,先熟悉敌人,再熟悉自己,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事因时制宜。知己这部分内容下章将会讲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好啦,本节的课程就到这里,下一节我们将会讲到“写作的本质”二,写作是一个“文字为表” “文思为里”的排列组合。
我是华小庄,下期见!
作者:火把写作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080702 出处:bilibili